[ mín ān guó tài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rěn tài ]谓年岁丰登,天下太平。《宋书·袁淑传》:“今众贾拳勇,而将术疎怯,意者稔泰日积,承平岁久。”
[ shèn tài ]1.谓衣着过于宽大不称体。2.过分。
[ tài jiā lín ]又称“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为水平地带性植被。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的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而且往往是单一树种的纯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勒泰地区。
[ tài jiāo ]语出《易·泰》:“天地交,泰。”谓天地之气相交,物得大通。后因以“泰交”谓上下不隔,互通声气。
[ tài jiē ]1.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颜师古 注:“孟康 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 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泰阶。”明 张居正《黄马》诗:“从此 华阳 休骏足,山河重整泰阶平。”清 张锡作《月蚀诗》:“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2.借指朝廷。唐 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信矣草创时,泰阶速贤良。”唐 刘禹锡《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去年夏四月,今丞相 赵郡公 徵还泰阶,遂命左僕射 燉煌公 往践其武。”
[ tài lì ]古代帝王七祀之一。所祀之主为帝王无后之鬼。
[ tài líng ]1.陵名。唐玄宗 陵。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金粟山。2.陵名。宋哲宗 陵。在 河南省 巩县 西南。本名 永泰陵。宋 人常称之为 泰陵。3.陵名。明孝宗 陵。在 北京市 昌平县 笔架山 东南。4.陵名。清世宗 陵。在 河北省 易县 永宁山。
[ tài lú gù rén ]南亚印度民族之一。
[ tài níng ]1.地的别称。2.太平,安定。
[ tài píng ]1.太平。时世安宁和平。《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汉 扬雄《法言·五百》:“继 周 者未欲泰平也,如欲泰平也,捨之而用佗道,亦无由至矣。”唐 韩愈《醉赠张秘书》诗:“方今向泰平,元凯承 华勛。”鲁迅《彷徨·长明灯》:“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2.连续三年农业有成谓之“泰平”。《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颜师古 注引 郑 氏曰:“进上百工之业也。或曰进上农工诸事业,名曰登。”
[ tài rán ]心神安定的样子:处之~。~自若。
[ tài rán chǔ zhī ]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 tài rán zì ruò ]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他临危不惧,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