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ó tou er ]生存的趣味。如:如今只剩下我孤身一人,那还有什么活头儿。
[ huó tuō ]灌木或小乔木。茎髓大,白色,纸质,即中药“通草”。莌(tuō)。
[ huó tuōr ](相貌、举止)跟脱胎一样十分相像:他长得~是他爷爷。
[ huó wú cháng ]1.即无常。迷信的人谓专事勾魂的鬼。2.喻指险恶之人。
[ huó wù ]活着的生物(多指动物,有时也指人)。
[ huó xiān xiān ]1.有活力,充满生机。郭沫若《地下的笑声·月光下一》:“怎么这个被结核菌已经烧枯了的身子偏支持了一年多,活鲜鲜的嫩苗仅仅五天工夫就死掉了呢!”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2.鲜明,生动。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读新书有如幼时看西洋景,一页一页都有活鲜鲜的意思。”沙汀《闯关》十五:“这一天 余明 的神情、态度,左嘉 也一下那么活鲜鲜的记起来了。”
[ huó xiàn shì ]活活丢脸,出丑。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这当儿,刚巧他的 小老虎 抹着一张花脸哭哭啼啼到了跟前。祝大 不问情由伸手就是一个耳光,喝道:‘还不给我快回家去,在老子面前活现世!’”韦君宜《夕阳赋》:“怎么造反造得连女人也不要脸了。真是庚子年也没见过这样活现世的事!”
[ huó xiàng ]极像:这孩子长得~他妈妈。
[ huó xíng huó xiàn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同“活龙活现”。
[ huó xuè ]〈动〉忠义指使血脉畅通。[ huó xiě ]〈名〉鲜活的血。
[ huó yǎn ]1.端溪砚上圆形的斑点。其有白赤黄晕纹者,谓之“活眼”。2.诗文中精辟而点明要旨的字眼。3.眼力。如:以活眼读活书。
[ huó yǎn huó xiàn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同“活龙活现”。
[ huó yè ]1.一般指单独成篇的,没有经过装订的散页。2.可拆开和穿起的簿册。
[ huó yòng ]1.指词在句法结构中临时充当别的成分,改变了其通常的用法和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实字活用例》:“襄 九年《左传》:‘门其三门。’下‘门’字实字也,上‘门’字则为攻是门者矣。此实字而活用者也。”2.灵活运用。徐特立《历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由于马克思主义不独经济学要活用,唯物史观也是要活用的,是要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灵活运用的。”郭沫若《战士如何学习与创作》:“顶要紧的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充分地活用自己的感官,活用自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