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ǐ zào ]1.指开伙备办饭菜。2.拆除灶头。
[ qīng guō lěng zào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 qīng huī lěng zào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
[ qiú zào tou bù rú gào zào wěi ]见“求灶头不如求灶尾”。
[ qiú zào tóu bù rú qiú zào wěi ]比喻向上面主管者请求,不如走下面经办人的门路。
[ sǎo guō guā zào ]指倾其所有。
[ shěn zào shēng wā ]见"沈灶产蛙"。
[ lián èr zào ]有大小两个灶位的长形炉灶。
[ lìng qǐ lú zào ]1.比喻重新做起:这次试验失败了,咱们~。2.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这个分厂计划脱离总厂,~。
[ méi qì zào ]用煤气作为燃料烧煮食物的炉灶。一般用铸铁或薄钢板制成。烧嘴有各种型式,带有能调节煤气量的开关,可以随用随燃,使用方便,易于调节,效率高,清洁卫生。亦可附装烘烤食物的烘箱。
[ niǎo zào ]因字形与“乌龟”相近,隐指妻有外遇的男子。
[ shàng zào ]1.指茶坊酒肆的伙计。2.司灶主炊。
[ shèn zào ]春秋 鲁 大夫 梓慎 和 郑 大夫 禆灶 的并称。汉 张衡《思玄赋》:“慎 灶 显以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讯。”按,梓慎 于 昭公 二十四年日食时预测将有水灾,结果是大旱。裨灶 于 昭公 二十八年根据天象,预测 郑国 将再次发生火灾,后来也不验。并见《左传》。
[ sì zào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 sì zào rì ]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sāi jǐng yí zào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