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牛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hán niú dǐng ]见“函牛之鼎”。
[ hán niú zhī dǐng ]大鼎。
[ jīng niú ]《太平御览》卷九百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桓冲 镇 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孰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復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涕殞如雨,遂拜不止。值 冲 醉,不得启,遂杀牛。”后用以喻乞怜仍难苟活。
[ jǐng shēng niú ]语出《晋书·桓温传》:“颇闻 刘景升 有千斤大牛,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 武 入 荆州,以享军士。”后以“景升牛”比喻愚笨无用之人。
[ lǎo niú ]1.年老的牛。《左传·成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2.今亦以喻指踏实勤恳为人民服务的人。郭小川《登九山》诗:“浮浮荡荡,晃晃溜溜;看老摊,守老坡,吃老本,就是不当老牛。”
[ lǎo niú pò chē ]比喻做事缓慢拖拉,功效很差。也比喻年老体衰,勉强应付某事。
[ lǎo niú tuō pò chē ]比喻做事慢慢腾腾。张英《老年突击队》:“现在青年人的干劲可大哪!说什么别老牛拖破车,要像飞机冲云霄。”
[ lí niú ]黑色的牛。
[ lí niú ]1.〈方〉耕牛。2.杂色的牛。
[ lí niú ]1.杂色牛。2.比喻劣父。3.耕牛。
[ kuà niú fù ]指从事农耕的人。
[ kuà qīng niú ]相传 老子 骑青牛出 函谷关 仙去。见《老子化胡经》。因喻指出世学道。
[ lèi niú ]1.交配期的公牛。泛指公牛。2.纍牛:1.指交配期的公牛。《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高诱注:“纍牛,父牛也。”3.泛指公牛。
[ kūn niú ]《周易》取物象义,以牛的柔顺和负重载物作为坤卦之象,称为“坤牛”。
[ dǒu niú ]〈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常用于借指天空。[ dòu niú ]〈动〉人与牛斗或让两头牛斗,以此取乐或达到其他目的。
[ dòu niú fú ]明 代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 dòu niú gōng ]指南斗星宫和牵牛星宫。
[ bǎi niú ]众牛。喻巨大的力量。
[ bēn niú ]1.战国 时 燕 攻 齐,围 即墨。齐 将 田单 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 燕 军,燕 军大溃。见《史记·田单列传》。三国 魏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攄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唐 孔绍安《结客少年场行》:“吴 师惊燧象,燕 将警奔牛。”2.地名。在 江苏省 武进县 西。一名 奔牛塘,又名 奔牛堰。传说 茅山 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宋 苏轼《次韵答贾耘老》:“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 奔牛。”参阅 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 bēn niú bà ]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