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áng hǔ gǔ ]山谷名。在今 山东 莱芜 西南。唐 中和 四年(公元88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黄巢 失败,自杀于此。《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时溥 遣将 陈景瑜 与 尚让 追战 狼虎谷 …… 巢 乃自刎,不殊,言 因斩之。”
[ láng hù ]纵横散乱貌,指散乱之物,《周礼·秋官·序官》有所记载。
[ láng jí ]1.昏乱;糊涂。2.指致命的疾病。3.指残疾。
[ láng jiān bèi juě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 láng jí ]也作狼籍。杂乱不堪;乱七八糟:杯盘~。藉(jí)。
[ láng jīn ]1.见“狼筋”。2.亦作“狼巾”。亦作“狼觔”。狼大腿中的筋。状如织络袋子。传说可用以测盗。
[ láng jū xū ]山名。汉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 出 代郡 塞击败 匈奴,封 狼居胥山。约为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肯特山。《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 狼居胥山,禪於 姑衍,登临 翰海。”后代诗文叙与异族战争常引用之,多非实指。《宋书·王玄谟传》:“玄謨 每陈北侵之策,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謨 陈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元嘉 草草,封 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明 李东阳《燕巢林》诗:“石头城,立不住,狼居胥,在何处?”
[ láng jù ]如狼之蹲踞。古代道家养生导引术的一种动作。
[ láng lì ]1.凶狠,暴戾。《战国策·燕策一》:“夫 赵王 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文选·王褒<洞箫赋>》:“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懟。”吕向 注:“狼戾,恶性也。”唐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三国演义》第五回:“﹝ 董卓 ﹞狼戾不仁,罪恶充积!”2.谓散乱堆积。《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赵岐 注:“乐岁,丰年;狼戾,犹狼藉也……饶多狼藉,弃捐於地。”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东南钱荒而米狼戾,今不糴米而漕钱,弃其有餘,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明 高攀龙《家谱·谱传》:“粒米束薪,不妄狼戾。”3.指丰收。宋 胡锜《耕禄藁·代穀实谢表》:“异亩遂生於同颖,靡田不挺於稠华。虽已夸狼戾之秋,或虑有鵠形之岁。”4.谓纵横交错。《淮南子·览冥训》:“昔 雍门子 以哭见於 孟尝君 …… 孟尝君 为之增欷歍唈,流涕狼戾不可止。”高诱 注:“狼戾,犹交横也。”
[ láng měng fēng dú ]形容人凶狠毒辣。
[ láng qián hǔ hòu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