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é sān qiān ]一个禾穗三千子实。谓丰收年景。宋 龚鼎臣《东原录》:“麦六十,禾三千,谓之大有年,凡一穟当有此数。”
[ hé shí ]秦 代权衡谷物重量的标准器之一。“石”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参阅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秦始皇帝统一文字》。
[ hé shǔ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
[ hé shǔ gù gōng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 hé shǔ zhī shāng ]对昔日宫室胜景如今已成为庄稼地而发出的慨叹。宋 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上·丘墟之象》:“昭宗 末年,長安 役人取石於内苑起山,崎危屈曲,有若天成……後 巢 寇入京,焚滅殆盡,悉爲瓦爍狐兔穴矣。遊者有禾黍之傷。”参见“禾黍”。
[ hé sù ]谷粟。《左传·襄公三十年》:“聚禾粟,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
[ hé táng ]禾堂,汉语词语,意思是一种用以舂稻谷的木槽
[ hé tián ]稻田。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这些日子街市上泥鳅落禾田,乱成一片。”
[ hé tǒng ]南方农家用以打稻脱粒的木桶。也称稻桶。
[ hé tóu shēng ěr ]禾头:农作物的顶端;耳:耳状物,指谷物经雨而长出的芽。庄稼顶部出芽,那么这种庄稼也就报废了。此为灾年的征兆。
[ hé wáng ]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自称。
[ hé xiàn ]谷穗。沈从文《三三》:“有些人家的新谷已上了仓,有些人家摘着早熟的禾线,舂出新米各处送人尝新了。”《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包工包产,田里人影由密到稀,由多到少,但苗架更好,禾线更长。”
[ hé xùn shù ]一名胡颓树。古代南方一种野生果树名。《宋书·五行志一》:“废帝 昇明 元年,吴兴 餘杭 舍亭 禾蕈树生李实。禾蕈树,民间所谓胡頽树。”参阅《广群芳谱·果谱十四·胡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