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ǎn diàn chuāng ]指 隋炀帝 读书处。
[ shèn chuāng ]大蛤壳磨薄后镶嵌以透明的窗子。
[ sēng chuāng ]亦作“僧牕”。僧寺的窗户。
[ sōng chuāng ]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
[ xuān chuāng ]亦作“轩窓”。窗户。
[ yíng chuāng ]晋 人 车胤 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因以“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亦借指读书之所。唐 许浑《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诗:“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明 王錂《春芜记·献赋》:“不负萤窗十年相傍,浑一似趁 龙门 逐桃花浪。”梁启超《新罗马·党狱》:“可不是吗!却是我们廿载萤窗,十年手版,好容易捱到今日这个地位。”参见“萤窗雪案”。
[ yíng chuāng xuě àn ]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 tiān chuāng ]1.(~儿)房顶上为采光、通风开的像窗子的装置。2.见〖开天窗〗。
[ xián chuāng ]船侧或甲板室所装的圆形水密窗。装有风暴盖,预防玻璃被风暴打破后进水。
[ yīng chuāng ]指古代称歌姬、舞女居住之处。
[ suǒ chuāng ]亦作“琐牕”。镂刻有连琐图案的窗棂。南朝 宋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琐窗。”宋 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词:“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元 周巽《玉堂梅》诗:“归到琐牕清不寐,花边呵冻写鸞笺。”《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人在琐窗深处好,闷回罗帐静中吟。”
[ suǒ chuāng ]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饰的窗子。
[ tài shī chuāng ]亦称“太师槅”。一种窗棂中间密、上下疏的旧式窗子。
[ tuī kāi tiān chuāng shuō liàng huà ]谓直言不讳。邹韬奋《有位助教》:“记者个人向来喜欢直截爽口的开诚布公的推开天窗说亮话,我以为隐瞒隔膜可以发生许多误会与恶果。”茅盾《童年·父亲的三年之病》:“你说暂瞒着姑爷,我却要推开天窗说亮话。”
[ wù gé yún chuāng ]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