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ān dài ]1.冠簪和绅带。古代官吏的服饰。《晋书·傅玄传》:“﹝ 玄 ﹞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2.借指仕宦。南朝 梁 陶弘景《解官表》:“臣栖迟早日,簪带久年。”《北史·费穆传论》:“费穆 出身效力,功名著矣,末路一言,祸延簪带,其死也宜哉!”唐 杨思玄《奉和别鲁王》:“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 zān ěr ]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
[ zān fú ]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 zān guà ]簪花挂彩。科举时代为中式者集体举行的一种仪式。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督学屡易》:“盖自丁丑至己卯,三年之内,学使者凡四易,是时考试章程凌杂……有未簪挂而先録遗者。”
[ zān hāo xí cǎo ]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东观汉记·杜林传》:“﹝ 杜林 ﹞於 河西 得漆書古文《尚書經》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經。寄 隗囂 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 zān hé ]《易·豫》:“勿疑,朋盍簪。”朱熹 本义:“然又当至诚不疑,则朋类合而从之矣。”后因以“簪盍”谓朋友相聚。宋 王十朋《蓬来阁赋》:“天高气肃,秋色平分,簪盍良朋,把酒论文。”明 李东阳《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之二:“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 zān hù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 zān huā ]1.谓插花于冠。2.犹戴花。3.古代书体的一种。
[ zān huā gé ]典出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 zān huán ]发簪和耳环。指妇女首饰。《红楼梦》第三三回:“王夫人 唤上 金釧儿 的母亲来,拿了几件簪环,当面赏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头上戴些不村不俏的簪环花朵,年纪约有三十光景。”
[ zān jú ]古人于重九日插戴菊花谓之簪菊。
[ zān jù ]亦作“簪履”。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