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è jí ]1.顺着台阶逐级上下。宋 洪迈《夷坚支志景·蓬头小鬼》:“遂相携开关而走,歷阶十餘层,不暇躡级,袞攧趣下。”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由东北躡级盘崖而登,巖门向东,踞山之半。”清 冯廷櫆《黄鹄矶》诗:“山雨初来楼角暗,躡级欲下心忡忡。”2.指逐级提拔。《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光庭 始奏用循资格,各以罢官若干选而集,官高者选少,卑者选多,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躡级,毋得踰越,非负谴者,皆有升无降。”
[ jiē jí ]1.台阶。2.旧指官阶。3.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阶级是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才产生的。其中占有生产资料,自己不劳动,剥削别人劳动成果的,是剥削阶级;没有或只有很少生产资料,自己劳动,劳动成果被剥夺的,是被剥削阶级。
[ jiē jí máo dùn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jiē jí shè huì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是人类社会特定的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没有阶级。随着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
[ jiē jí xìng ]阶级属性,阶级性质。是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最本质的社会特性。人的阶级性是由人们长期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长期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和斗争所形成的。
[ liù yáng shǒu jí ]见“六阳会首”。
[ nián jí ]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成的班级,如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
[ mín zú zī chǎn jiē jí ]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中同外国资本联系较少的资产阶级。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经济上、政治上软弱,具有两面性。
[ píng jí ]根据一定的条件、要求评定等级。
[ liú jí ]学生学年成绩不及格,不能升级,留在原来的年级重新学习。
[ mǎi bàn jiē jí ]见“买办资产阶级”。
[ mǎi bàn zī chǎn jiē jí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依靠帝国主义,跟本国的封建势力也有极密切的联系。在旧中国,买办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也叫买办阶级。
[ qī jí fú róng ]借指七级浮图。明 何景明《咏天灵寺塔》:“七级芙蓉起,千年舍利藏。”
[ qī jí fú tú ]亦作“七级浮屠”。七层佛塔。浮图,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资治通鉴·陈长城公祯明元年》:“﹝帝﹞於 建康 造 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贫姑慈悲为本,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何典》第五回:“我死之后,你千万带隻眼睛,收留回去,抚养成人,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欧阳山《苦斗》五:“周炳 不大在意地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pǐn jí shān ]清 代文武官员朝班位次之标识,以金属为之,状如山形,故称。
[ qīng yī jié jí ]指 宋 元 时地方狱吏。因穿皂衣,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