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ǎo cí ]1.亦作“考词”。古代考核官吏成绩的评语。2.谓考虑选取恰当的辞句。
[ kǎo dào ]1.谓取仁或义以成其道。2.研求应遵之道。
[ kǎo dì ]1.考核评定的等第。北魏 萧宝夤《论考绩表》:“虽当时文簿,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方求追访声迹,立其考第,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应考之官家,具録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各于所司準额校定,然后送省。”2.考核定等第。唐 白居易《李德循除膳部员外郎制》:“揆才考第,得补为郎。”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德宗》:“上自考其诗:以 刘太真 及 李紓 等四人为上等;鲍防、于绍 等四人为次等;张濛、殷亮 等二十三人为下等;而 李晟、马燧、李泌 三宰相之诗,不加考第。”
[ kǎo diǎn ]稽考典实。《左传·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清 顾炎武《禹降》探诗:“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考据之学,离诗最远,然诗中恰有考据题目,如《石鼓歌》、《铁券行》之类,不得不徵文考典,以侈侈隆富为贵。”
[ kǎo diǎn ]进行大型考试时设置的考试地点:今年高考全市共设二十多个~,三百个考场。
[ kǎo fù ]1.考查审察。《汉书·郑崇传》:“崇 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2.覆试。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国朝例:崇政殿 试举人,景福殿 考覆。”
[ kǎo gé ]1.核定应试人的等第。《南齐书·谢超宗传》:“都令史 骆宰 议,策秀才考格,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2.谓考核官吏的治绩,以定升转。北魏 萧宝夤《论考绩表》:“其内外考格,裁非庸管,乞求博议,以为画一。”《通典·选举三》:“景明 以来考格,三年成一考,转一阶。”
[ kǎo gōng jì ]书名。先秦古籍中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了六门工艺的近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以及都城形制、宫室制度、城市道路体系、城市堤防规定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