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kǔ ]荆、楛皆木,材质粗窳,用以比喻粗劣之物。
[ jīng kuí ]即锦葵。也称“荍”、“芘芣”。草本植物。
[ jīng lán ]1.荆山、蓝田山的并称。2.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
[ jīng lí ]1.泛指蔓生山野的恶木莠草。2.指劣质木料制的手杖。
[ jīng liú bài shā ]元 时著名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的合称。
[ jīng mán ]古代中原人对 楚 越 或南人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未有攸厎。”《史记·吴太伯世家》:“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於是 太伯、仲雍 二人犇 荆 蛮,文身断髮,示不可用。”唐 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周 之衰也,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荆 蛮,光启土宇,赫赫 楚国,由之而兴。”《西湖佳话·西湖隐迹》:“荆 蛮 之隐,是让国也。”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夫 楚 号雄区,人多忠节……以 荆 蛮 之餘气,鬱百年之奇气,奋能独立,强足一国。”
[ jīng mén ]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面积35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1万。焦枝铁路穿过市区。是石油化工城市。
[ jīng nán ]1.荆州 一带。亦泛指南方。《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吴 武烈皇帝 慷慨下国,电发 荆南。”张铣 注:“坚 起兵於 荆州,故云 荆南 也。”《宋书·王弘传》:“敷政 江 汉,化被 荆南。”唐 为方镇名,辖今 湖北、湖南、四川 间部分地区。2.五代 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 高季兴 任 后梁荆南 节度使,924年受 后唐 封为 南平王,世称 荆南 或 南平。963年为 北宋 所灭。
[ jīng niú ]《太平御览》卷九百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桓冲 镇 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牛忽孰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復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涕殞如雨,遂拜不止。值 冲 醉,不得启,遂杀牛。”后用以喻乞怜仍难苟活。
[ jīng pú ]1.指 楚 人 卞和 从 荆山 得的未经雕琢的璞玉。晋 傅玄《傅子·阙题》:“必得 崑山 之玉而后宝,则 荆 璞无夜光之美;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则 随侯 无明月之称。”唐 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诗:“自将 荆 璞比,不与 郑环 同。”2.比喻具有美好资质的人才。晋 卢谌《赠刘琨》诗:“承侔 卞和,质非 荆 璞。”《晋书·戴邈传》:“又贵游之子……不及盛年,讲肄道义,使明珠加磨莹之功,荆 璞发採琢之荣,不亦良可惜乎!”
[ jīng qǐ ]1.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2.喻奸臣。
[ jīng qīng ]1.即荆轲。2.指行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