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òng zàng ]送死者遗体到埋葬地点或火化地点。
[ tiān zàng ]某些民族和某些宗教的信徒处理死人遗体的方法,把尸体抬到葬场或旷野,让雕、鹰、乌鸦等鸟类吃。
[ xià zàng ]把灵柩埋到土里(有的民族不用棺材,指把遗体埋到土里)。
[ yě zàng ]葬俗之一种。将尸体弃于野外树林中,给鸟兽吃。
[ xiāng zàng ]古代谓每乡建一大墓,以葬弃尸。
[ suí zàng ]用财物、器具、车马等随同死者埋葬:~品。~物。
[ xùn zàng ]古代用人或物陪葬。徇,通“殉”。
[ xùn zàng ]古代的一种风俗,逼迫死者的妻妾、奴隶等随同埋葬,也指用俑和财物、器具随葬:~品。
[ xùn zàng pǐn ]人死埋葬时,用以随葬的物品。一般有俑、饮食用具、金、银、玉器等。
[ xǐ gǔ zàng ]旧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开棺洗骨,贮瓦瓶内再埋。清 赵翼《陔馀丛考·洗骨葬》:“然又有洗骨葬者,江西 广信府 一带风俗,既葬二三年后,輒启棺洗骨使浄,别贮瓦缾内埋之……按,《南史·顾宪之传》,宪之 为 衡阳 内史,其土俗人有病,輙云先亡为祸,乃开塚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则此俗由来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