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ùn méng ]1.处于困境的蒙昧之人。2.犹窘迫。
[ nèi měng gǔ gāo yuán ]在中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坡,西到祁连山北麓,南至长城。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和辽宁、河北、陕西三省一小部。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和北部多沙漠,南部和东部为草原。
[ nèi měng gǔ zì zhì qū ]简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北接蒙古国和俄罗斯,东邻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南邻河北、山西、陕西,西邻宁夏、甘肃。面积11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 376万(2000年)。首府呼和浩特市。重要城市还有包头、乌海、赤峰、集宁、锡林浩特、二连浩特、满洲里等。
[ qī méng ]隐瞒事物真相来骗人:不许用虚假广告~客户。
[ rú méng ]年幼。《新唐书·裴度传》:“帝虽孺蒙,然注意 度。”
[ mí méng ]1.蒙昧糊涂。南朝 宋 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尽实相之崇高。”唐 白居易《闻庾七左降》诗:“后心誚前意,所见何迷蒙。”宋 洪迈《夷坚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饱,心常迷蒙。”2.指迷迷糊糊。许杰《惨雾》中:“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3.迷茫;模糊不明。清 江昉《疏影》词:“迷蒙十亩秋阴里,更悄浸漪漪寒碧。”《新华月报》1961年第9期:“战争经常处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中,比其他事物更带不确实性。”4.迷濛: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宋 翁元龙《江城子》词:“月帘櫳,影迷濛。”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四山云气迷濛。”冰心《寄小读者》二四:“那夜是阴历初六……银汉间薄雾迷蒙。”5.迷懞:迷惑蒙骗。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强奸》:“或于茶酒糕饼中用药昏迷因而姦污者,虽无恐吓缚制之形,已有计诱迷懞之实,不谓之强姦得乎?”
[ míng méng ]1.亦作“溟蒙”。1.小雨貌。元 张昱《船过临平湖》诗:“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独行前村,天忽阴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2.昏暗;模糊不清。南朝 梁 沉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隐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琐散,暠皓兮溟濛。”唐 郑谷《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诗:“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明 王韦《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阿英《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风大起,微有凉意。”3.引申为蒙胧。前蜀 韦庄《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4.形容草木茂密。南朝 梁 江淹《灵丘竹赋》:“被箘簵之窈蔚,结篠荡之溟濛。”唐 费冠卿《挂树藤》诗:“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清 田雯《翠微寺》诗:“詰曲歷石齿,沿溪树溟濛。”5.指 溟海。明 沉鲸《双珠记·风鉴通神》:“春融桃浪激诸贤,鯤化 溟濛 会独出。”参见“溟海”。6.亦作“溟蒙”。谓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清 陶澂《游香岩寺》诗:“何人开溟蒙,特具广长舌?”章炳麟《五无论》:“世界初成,溟濛一气,液质固形皆如烟聚,佛谓之金藏云,康德 谓之星云,今人谓之瓦斯气,儒者则以太素目之。”《诗刊》1978年第1期:“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伫。万里溟蒙飞巨钺,陨石纷如急雨。”
[ mǔ méng ]1.中药紫参的别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紫参》:“紫参、王孙,并有牡蒙之名。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参也。”2.中药王孙的别名。一名黄昏。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小学》:“《急就篇》:‘牡蒙,一名黄昏。’后山 诗‘黄昏汤’疑即此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王孙》﹝集解﹞:“陶弘景 曰:‘今方家皆呼为黄昏,云牡蒙,市人少识者。’苏恭 曰:‘按 陈延之《小品方》,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徐之才《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一物明矣。’……但古方所用牡蒙,皆为紫参;后人所用牡蒙,乃王孙非紫参也,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