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ó zǐ dài ]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
[ jīn luó ]是用鹦鹉螺或红螺壳做成的酒杯的美称。
[ bào luó ]一种海生软体动物。有贝壳,似蛤。肉可食,为珍味。亦名鲍鱼、鳆鱼、石决明。
[ bào luó sū ]一种精制的形似蚫螺的糕点。宋 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小蚫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等品。”
[ shuāng luó ]1.指少女头上的两个螺形发髻。宋 姜夔《少年游·戏张斗甫》词:“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清 褚人穫《坚瓠二集·角妓垂螺》:“《晏小山词》:‘双螺未学同心綰,已占歌名。’……又‘红窗碧玉新名旧,犹綰双螺。’……垂螺、双螺,盖当时角妓未破瓜时额饰。”2.指两只螺形酒杯。清 曹寅《广陵载酒歌》:“已遣长瓢涤三雅,更分小户排双螺。”
[ luó bài ]指寺庙中作法事时的法螺、梵呗之声。
[ luó bàng ]亦作“螺蚄”。亦作“螺蜯”。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 luó bēi ]1.见“螺杯”。2.亦作“螺盃”。螺壳所作的酒杯。后亦为酒杯的美称。
[ luó dài ]1.见“螺子黛”。2.蛾眉的代称。3.喻指盘旋高耸的青山。
[ luó diàn ]即螺钿。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隆庆 中,方信川 之堆漆螺蜔,黄平沙 之剔红,人物精采,刀法圆滑。”参见“螺鈿”。
[ luó dīng ]圆柱形或圆锥形金属杆上带螺纹的零件,一端有帽。也叫螺丝钉或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