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àn yǔ shāng ]旧时一种狭长而两旁有羽翼状装饰的酒杯。
[ yǐn shāng ]持杯。语本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唐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觴满酌,頽然就醉。”
[ xián shāng ]1.犹含杯。引申为饮酒。2.谓饮酒。
[ yù shāng ]1.玉杯。亦泛指酒杯。2.借指酒。
[ yǔ shāng suí bō ]谓注酒于觞,浮于流水,随波传送。为古代上巳日游宴之俗。
[ yòu shāng ]一指劝酒佐助饮兴,二指佐餐下酒。
[ chóng shāng ]1.谓再次献酒。2.谓连饮数杯酒。
[ zhōng shāng ]宴饮之中。晋 陶潜《游斜川》诗:“中觴纵遥情,忘彼千载忧。”宋 苏轼《缾笙》诗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 饯饮 东坡,中觴,闻笙簫声杳杳若在云霄间。”《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五年》:“壬午,卢益 等赴花宴。时 金 主形神已病,中觴,促令便辞,略不及交 燕 事。”
[ zǒu jiǎ chuán shāng ]见“走斝飛觴”。
[ zǒu jiǎ fēi shāng ]指欢宴畅饮。斝、觞,酒器。元 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曲:“泛羽流商,走斝飛觴,笑語間笙簧。”亦作“走斝傳觴”。《西游记》第三回:“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
[ zhú zhī shāng ]用竹筒做成的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