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ī jū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引 汉 应劭《风俗通》。
[ zī pái ]犹排斥。王闿运《御夷论》:“故自衰 周 以来,三千餘年,三策相乘,二道并用,曰战曰和而已。二者互相訾排,迭为其柄。”
[ zī rǔ ]复姓。见 汉 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 zī shěng ]1.谓计算、察核财物。《史记·五宗世家》:“端 心愠,遂为无訾省。府库坏漏尽,腐财物以巨万计,终不得收徙。”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訾,财也;省,视也。言不能视録资财。”清 曾国藩《新宁刘君墓碑铭》:“所得资财,随手散去,壹以济物为功,息耗都不訾省。”2.计虑省察。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朱熹 考异:“《礼记》‘不訾重器’,‘毋訾金玉成器’,注皆云‘思也’。详此,盖以訾为思虑计度之意云。”宋 叶适《庄夫人墓志铭》:“庄氏 归 立之 二十餘年,一切以劳自当,而奉夫子於学,故 立之 不为訾省而家事自治。”
[ zī wěi ]无拘束,不知疲倦。訾,通“恣”。
[ zī xiāng ]1.谓衡量省视。2.引申为瞻仰之意。
[ zī xiào ]诋毁和讥笑。《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六年》:“汉 使或訾笑 匈奴 俗无礼义者,中行説 輒穷 汉 使。”胡三省 注:“訾,将此翻,毁也。”明 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其间稍息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蒋光慈《短裤党》六:“李普璋 还是安安稳稳地坐着,帝国主义者将要在旁边訾笑。”
[ zī xíng ]诋毁他人的品行。一说谓德行有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