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谏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qiáng jiàn ]旧指下对上极力谏诤。
[ shuō jiàn ]劝说,进谏。《韩非子·八经》:“是非不泄,説諫不通,而易乃不用。”陈奇猷 集释:“説諫不通,谓君不以臣之諫説漏於他人也。”
[ sì jiàn ]指 宋 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四人为谏官,皆敢直言,故称。
[ liè jiàn ]极力劝谏。列,通“烈”。
[ nì jiàn ]拒谏,不听从谏阻。
[ mù jiàn ]相传 尧 舜 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古之时,谤有木諫,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 qiē jiàn ]直言极谏。
[ sān jiàn ]1.三次劝谏。见“三諫之义”。2.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3.三个谏官。4.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 sān jiàn zhī yì ]指事君之正道。
[ shì fēi jù jiàn ]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 sòng jiàn ]1.诵读前代箴谏之语。2.讽谏。
[ wǔ jiàn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 刘向《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 自堕之’是也;二曰顺諫,曹羈 是也;三曰直諫,子家驹 是也;四曰争諫,子反 请归是也;五曰赣諫,百里子 蹇叔子 是也。”(4)《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2.五位谏臣。明 林兰友 与 何楷 及 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 称“长安 五谏”。见《明史·林兰友传》。
[ shī jiàn ]臣子以死来规劝君主。
[ wéi jiàn ]1.违式进谏。2.不听进谏。
[ tái jiàn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宋 李纲《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 wèn jiàn ]谓参与谋议。
[ wēi jiàn ]以隐约委婉的话进谏。
[ wèi jiàn ]橄榄的别名。又称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终有甘味得名。
[ xiǎn jiàn ]谓公开谏诤。
[ xiàn jiàn ]勇于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