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贴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tiē bǔ ]1.从经济上帮助(多指对亲属或朋友):他每月~弟弟几百元钱,供弟弟上学用。2.用积蓄的财物弥补日常的消费:还有存的料子~着用,现在先不买。
[ tiē chāo ]贴换钱钞。 宋 叶适 《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劝盐商以米贴钞,贩舟鳞集。”
[ tiē chèn ]1.垫衬。2.指垫衬的东西。
[ tiē chéng ]贴紧承接。
[ tiē chū ]1.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清 袁枚《随园随笔·贴出》:“元《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2.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称为贴出。
[ tiē dàn ]戏剧脚色名。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
[ tiē dì ]谓贴近地面。
[ tiē diǎn ]典质;典押。
[ tiē diào ]犹合拍。不走调。
[ tiē duàn ]对于量刑失当而轻判者,加重处罚或罚款以结案。
[ tiē duì ]明 宣德 六年,因 江 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 淮安、瓜州,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明 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当时民以为不堪,故改定於 淮安、瓜州 水次,增加船脚耗米,对船贴兑,与军领运,此所谓兑运也。”参阅《明史·食货志三》。
[ tiē ěr ]1.贴着耳朵。2.垂着耳朵。驯服顺从的样子。
[ tiē fāng ]古代门两旁的长木。
[ tiē fáng ]1.佐助防守。2.清绿营兵千把总的副职。
[ tiē fèi ]贴补耗费。《清史稿·食货志三》:“州县既多浮收,则米色难於精择。运军既有贴费,受兑亦不復深求。”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大者为元寳,小者为锭,或重百两,或重五十两,以至二三两,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频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之殊,畸重畸轻,但凭市侩抱持垄断。”
[ tiē fū ]旧时的一种陋俗。指女子在家人的纵容下私通男子以图钱财。
[ tiē fú ]1.紧贴着;黏附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顷入衿底,爬抓腰胁。大惧,急解衣掷地。捫之,物已贴伏腰间,推之不动,掐之则痛,竟成赘疣。”秦牧《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平时我们在海鲜市场上看到鲽鱼(比目鱼),我原猜想这种扁扁的像一只鞋底的鱼一定是贴伏在海底,行动极不灵活的。”王西彦《鱼鬼》:“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塘塍边描绘出明显的年轮一般的纹圈,水草层次分明地贴伏在污泥里。”2.服帖;顺从。徐志摩《<醒世姻缘传>序》:“在它的跟前,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社会的习惯和迷信,都得贴伏的让路。”
[ tiē fú ]1.驯顺;服帖。2.平贴,平服。3.舒坦。
[ tiē gǎi ]修改。
[ tiē gé bì ]紧邻。《何典》第三回:“我就在贴隔壁,归去换甚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起先他找的一处,地方本来很好,是个公馆排场,只是离我这裡太远了,我不愿意。难得他知我的意思,索性就在贴隔壁找出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