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ì nián ]一年又一年;年年。宋 洪迈《夷坚丙志·朱氏蚕异》:“湖州 村落 朱家顿 民 朱佛大 者,递年以蚕桑为业,常日事佛甚谨,故以得名。”《西游记》第七五回:“我这洞里,递年家没个苍蝇,但是有苍蝇进来,就是 孙行者。”
[ dì pù ]1.见“递铺”。2.亦作“递舖”。即驿站。
[ dì qiān ]1.更易变化。南朝 宋 谢灵运《撰征赋》:“怨物华之推驛,慨舟壑之递迁。”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循环有数,若寒暑之递迁。”清 朱梅崖《兰陔爱日图记》:“夫往而不可反者,年也。接而递迁者,人之情也。”2.顺次提升。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周(周弁)田(田子华)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宋 欧阳修《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臣伏见朝廷选任百官,文武参用……惟有武官中近下班行,并无贤愚分别,一例以年岁递迁。”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尤者则拔迁农曹各司,但其长式则必以学士、工师出身为之,可递迁为公政府各洲分政府农部官。”3.犹迭毁。《隋书·礼仪志二》:“閔帝 受禪,追尊皇祖为 德皇帝,文王 为 文皇帝,庙号 太祖。拟已上三庙递迁,至 太祖 不毁。”唐 韩愈《请迁玄宗庙议》:“伏以今年宗庙递迁,玄宗明皇帝 在三昭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
[ dì sàn ]分发。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针工局﹞掌内宫人等冬衣夏衣,每年递散一次。”
[ dì shī tǒng ]即诗筒。以竹筒盛诗,便于传递,故称。
[ dì shǒu huò ]方言。犹言见面礼。《小说选刊》1981年第2期:“爹逮了家里下蛋的三只‘九斤黄’……庄户人家没点递手货,穷是穷,赖好要顾个礼义人情呵。”
[ dì sòng ]送(公文、信件等);投递:~邮件。~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