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ù liàn ]1.犹铸造。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应当像过去那样,让总理飞遍世界,铸炼友谊。”2.锻炼;提炼。瞿秋白《饿乡纪程》二:“我的心性,在这几几乎类似游民的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中,融陶铸炼成了什么样子,我也不能知道。”《诗刊》1977年第9期:“诗句的奇思妙想,并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想入非非,而是观察、体验、分析的生活资料,铸炼而为准确、鲜明、生动的诗句。”
[ zhù mó ]使流体或可锻铸物质成形的空腔。
[ zhù mù lòu bīng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 zhù níng ]古代所谓神人中的一种。擅炼丹点金之术。
[ zhù shān ]谓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
[ zhù shān zhǔ hǎi ]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 zhù shí ]玄武岩、辉绿岩或煤灰等经配料、煅烧、熔化后,浇铸到模型中缓慢冷却、结晶得到的铸品。铸石非常耐磨,在许多地方可以用来代替钢材。
[ zhù táo ]语本《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 尧 舜 者也。”谓造就,培育。后以“铸陶”指培养人才。
[ zhù tiě ]生铁的一类,供铸造器物用。分为灰口铸铁(碳以石墨形式存在)和白口铸铁(碳以碳化物形式存在)。见〖生铁〗。
[ zhù tóng ]1.用铜铸造(器物)。2.一种含锌的铜。
[ zhù xiè wù ]宋 代主管铸造业的机构或场所。
[ zhù xīn táo jiù ]创造新的,汰除旧的。
[ zhù xíng shū ]1.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2.借指公开颁布重刑。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 zhù xíng ]铸造时用以浇入熔化的金属以形成一定形状铸件的模子。铸型中的型腔,其轮廓即为铸件的外形。
[ zhù yán ]谓 孔子 培养其弟子 颜渊(颜回)成才。后泛指培养人才。语本 汉 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人可铸与?’曰:‘孔子 铸 颜渊 矣。’”汪荣宝 义疏:“‘孔子 铸 颜渊’者,司马 云:‘借令 颜渊 不学,亦常人耳。遇 孔子 而教之,乃庶几於圣人。’”唐 杜牧《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 颜。”唐 刘耕《和主司王起》:“孔 门频见铸 颜 功,紫綬青衿感激同。”
[ zhù yě ]1.冶炼与铸造。2.偏指熔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