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ū lǎo yuàn ]旧时收容贫苦孤独的老年人的机构。宋 洪迈《夷坚甲志·刘厢使妻》:“金国 兴中府,有 刘厢使 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餘,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貲建孤老院。”《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昨晚还赖在衙门里,明日再不出,就要讨没脸面。那箇借屋与他住?只好搬在孤老院。”沙汀《代理县长》:“老科长回答道:‘住孤老院还比这鬼衙门强得多!’”
[ huǒ yuàn ]1.苦海;苦恼的境界。唐 吕岩《沁园春》词:“今年不了,又待来年,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我奈家贫也那亲老,穷火院怎生熬。”《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一怕火院锁牢缠,二怕家眷受熬煎。”2.指妓院。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偌来大穷坑火院,只央我一身填。”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自火院深沉向未彻,怎管的閒花风月自冤业。”
[ huǒ yuàn jiā sī ]指妓女生涯。
[ jiān yuàn ]佛教寺院中总管内部一切事务的人的通称。地位仅次于方丈。道教也采用此名。
[ jǐn yuàn ]宋 代官方设立的织造 蜀 锦的作坊。元 费著《蜀锦谱》:“元丰 六年,吕汲公 大防 始建锦院於府治之东,募军匠五百人织造,置官以涖之。”
[ lǎo rén yuàn ]养老院。专门收养鳏寡老人的地方。
[ fǔ yuàn ]1.明清时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右佥都御史衔,故称。2.指巡抚衙门。
[ fǔ yuàn ]1.犹府第。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总统府和国务院的并称。
[ jiǎng yuàn ]1.讲经的寺院。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僧照》:“及抵 洛阳,有命开《法华经》讲,止 法林院 ……以 乾祐 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于讲院。”2.指儒学书院。清 吴伟业《国学》诗:“松柏曾垂讲院阴,后湖 烟雨记登临。”清 焦循《<钞双虹堂文集>序》:“集中有《西湖讲院记》,言尝构讲院於 西湖 陆宣公祠 侧。”
[ jiào yǎng yuàn ]1.劳动改造机关的一种。实施以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改造方针。陆文夫《小巷深处》一:“一九五二年,政府把所有的妓女都收进了妇女生产教养院。”2.为革命残废军人特设的教养机构。谢觉哉《不惑集·唱的喜欢,听的奋起》:“今年三月在 成都 看到 四川省 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演出队的演出--初次出院演出,艺术的杰出,精神的饱满,轰动了 成都 全市。”
[ lǎo yuàn gōng ]指老管家﹑老仆。多用为尊称。
[ liǎng yuàn ]议会的上、下院。各国两院名称不同。如 美国 国会叫参议院、众议院;英国 叫贵族院、平民院;法国 叫共和国参议院、国民议会。
[ lǜ tuó tiān yuàn ]佛教语。指兜率天内院,即弥勒净土。见《弥勒上生经》。
[ měi róng yuàn ]为人面部化妆的商业性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