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 wán ]1.谓抛弃愚妄。2.指残剩的顽虏。
[ wāng wán ]亦作“尩顽”。衰颓而愚笨。
[ wán bǎ xì ]犹言耍花招。顽,通“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昨夜的事,他一定明知是公子,但不知他要怎样顽把戏罢了。”
[ wán bèi ]愚妄悖逆。唐 韩愈《祭张给事文》:“府迁 幽都,顽悖未孚。”宋 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顽悖为众所共弃,而嗜好之异乃有甚於 伯恭 者邪!”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李愬》:“蔡 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
[ wán bǐ ]愚钝鄙陋。语出《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王弼 注:“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汉 王充《论衡·别通》:“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闇之毁也。”《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吏者民命,而常顽鄙,今如并之,吏多选清良者造职,大化宣流,民物获寧。”唐 畅当《自平阳馆赴郡》诗:“奉恩谬符竹,伏軾省顽鄙。”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一:“僕顽鄙之资,无与於人。”
[ wán bì ]麻木无知觉。唐 吕颂《为张侍郎乞入观表》:“臣从去年冬初,忽染脚疾,膝脛顽痺,行步艰难。”宋 朱熹《答石子重书》:“医者以四支顽痺为不仁。顽痺则不知痛痒,又安能爱?”
[ wán bì ]1.亦作“顽弊”。愚鲁,愚笨。2.指愚鲁、愚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