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ù gòu ]预先购买;订购:~农产品。~返程机票。
[ yù hòu ]对于某种疾病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的估计:~不良。
[ yù jí ]谓参与其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隋 末 剑南 独无寇盗,属者 辽东 之役,剑南 復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造舟舰。上从之。”
[ yù jì ]预先计算、计划或推测:~十天之内就可以完工。
[ yù jiè ]1.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同光 三年秋大水,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宋 叶适《彭子復墓志铭》:“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2.指预支谷物、俸钱等。宋 叶适《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清 赵翼《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 yù jué ]预先决定。清 钮琇《觚賸续编·淄川小圣人》:“运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预决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长沙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于居留稍远地方之各人,在该处能否平安,或前来 长沙,实难预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英驻南京领事致英使朱迩典文》:“至革党能否于两星期内攻城奏捷,尚难预决。”
[ yù jué ]1.预先感觉。2.预先的感觉。
[ yù kǎo ]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取得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落选。
[ yù kē ]指为高等学校培养新生而开设的补习必要的基础知识的班级。一般设在大学内,也有单独设立的。
[ yù liǎn ]1.谓参与殡殓之丧礼。2.见“预敛”。
[ yù liào ]1.事先推测:~这个地区秋收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十。2.事先的推测:果然不出他的~。
[ yù mǎi ]宋 代,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绸绢偿还,谓之预买。
[ yù móu ]做坏事之前有所谋划,特指做犯法的事之前有所谋划。
[ yù nǐ ]事先打算。清 唐孙华《己卯元旦》诗之一:“一著退耕差较稳,占年预拟问农祥。”茅盾《子夜》五:“他们这公司预拟的投资地点应该是邻近‘东方大港’和‘四大干路’的沿线。”
[ yù qī ]预先期待:~能够获得好收成。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