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ū pán tú ]亦作“鳩槃荼”。佛书中谓噉人精气的鬼。亦译为瓮形鬼、冬瓜鬼等。常用来比喻丑妇或妇人的丑陋之状。
[ jiū qī ]如鸠之笨拙不善营巢。谓不善治理家业。
[ jiū xíng ]《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续汉书·礼仪志》:“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长九尺,端以鳩为饰。鳩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后以“鳩形”指年老者所用的手杖。唐 李频《赋得长城斑竹杖》诗:“莫作鳩形并,空将鹤髮期。”参见“鳩杖”。
[ jiū xíng hú miàn ]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 jiū yǔ ]下雨时节。俗谓鸠鸣为雨候,因称。
[ jiū zhàng ]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 汉 应劭《风俗通》:“俗説 高祖 与 项羽 战,败于 京 索,遁藂薄中,羽 追求之,时鳩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鳩杖以赐老者。”《新唐书·玄宗纪》:“丁酉,宴京师侍老于 含元殿 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鳩杖。”清 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乾隆 乙巳,纯皇帝 以五十年开千叟宴於 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赐鳩杖。”
[ jiū zhuō ]《禽经》:“鳩拙而安。”张华 注:“鳩,鳲鳩也。
[ jiū zī ]古邑名。《左传·襄公三年》:“楚 子重 伐 吴,为简之师,克 鳩兹。”杨伯峻 注:“鳩兹,吴 邑,当在今 安徽 芜湖市 东南二十五里。”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陈伯璣 允衡,建昌 南城 人……乱后寓 黄山,移 鳩兹,再移 白下,贫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