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shǔ ]1.兼署,代理。《通典·职官五》:“其选试之任,皆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2.共同办公。《金史·百官志一》:“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天眷 三年始分治。”
[ tōng shù ]1.总计。《史记·梁孝王世家》“梁王 自初王通歷十一年矣”唐 司马贞 索隐:“通数 文帝 二年至十二年徙 梁 为十一年矣。”2.犹常数,恒定不变之数。《魏书·律历志上》:“以通数乘积月,为朔积分,分满日法为积日,不尽为小餘。”《隋书·礼仪志七》:“衣裳通数,此为九章,兼上三辰,而备十二也。”3.犹全部。《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九年》:“金 制:‘出继子所继财产不及本家者,以所继与本家财产通数均分。’”
[ tōng shuǐ ]1.疏通水道。宋 苏轼《策断三》:“而 闔庐、夫差 又逞其无厌之求,开沟通水,与 齐 晋 争强。”宋 苏辙《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诗:“累石作臺秋蘚上,凿 汧 通水细渠清。”2.引水系统开始供水。《光明日报》1989.11.26:“引 黄 济 青 工程正式建成通水。”3.谓做内应,通敌。吴天《丝场泪》第十章:“刚才你说回来叫他去庵堂,原来是通水叫他跑了,快把人交出来。”《小说月报》1981年第7期:“这一手被看破了,一个牛高马大的渔民,在他脖颈上劈了一掌,怒喊道:‘你通水!’”
[ tōng shùn ](文章)没有逻辑上或语法上的毛病:文理~。这篇短文写得很~。
[ tōng shuō ]1.通达的言论。2.普遍的说法。
[ tōng sī ]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称译员或译员兼向导。
[ tōng sú ]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化。语言~。~读物。
[ tōng sú dú wù ]指专供文化水平较低的成年人阅读的图书报刊。一般使用一定数量的常用字,或加注音﹑注释,并附有插图。
[ tōng sú wén xué ]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与严肃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