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ěng mǎ ]宋 时国家收购、支配马匹的一种制度。
[ shī mǎ sài wēng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 shī mǎ sǒu ]同“失马塞翁”。宋 王禹偁《又和曾秘丞见赠》诗之三:“失马叟言徒喻道,牧猪奴戏任争碁。”
[ shī mǎ wēng ]同“失马塞翁”。唐 许浑《怀旧居》诗:“朱门跡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 shǐ mǎ è lún chūn ]旧时东北 鄂伦春 族部落名。从事渔猎,以马为远载工具,因称之为“使马鄂伦春”。
[ shù mǎ ]1.拴住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 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杜预 注:“束,绊之也。”2.驾御马。南朝 梁 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山戎、孤竹,束马景从伐罪弔民,一匡靖乱。”北齐 魏收《后园宴乐》诗:“束马轻 燕 外,猎雉陋 秦 中。”唐 薛逢《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诗:“束马凌苍壁,捫萝上碧岑。”3.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唐 骆宾王《畴昔篇》:“蜀 路何悠悠,岷 峰阻且脩……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新唐书·高适传》:“平戎 以西数城,皆穷山之颠,蹊隧险絶,运粮束马之路,坐甲无人之乡。”宋 陈亮《酌古论·邓艾》:“使 瞻 能拒束马之险,则 艾 将不战而自沮。”清 汤右曾《辰龙关》诗:“束马悬厓险,关门鬱不开。”参见“束马悬车”。
[ shù mǎ xiàn chē ]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同“束马悬车”。
[ shù mǎ xuán chē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 sī mǎ ]1.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2.隋唐时州郡之官也称司马。3.复姓。
[ sī mǎ chēng hǎo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 sī mǎ mén ]1.官署或营寨的外门。2.皇宫的外门。3.帝王陵寝的外门。4.指金陵建业宫的大司马门。
[ sī mǎ niú zhī tàn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 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sī mǎ shù ]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 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明 高启《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汉南 已老司马树,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sī mǎ zhú ]竹的一种,产于 岭 南,可制弓。
[ liáng mǎ tái ]古代台名。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境内。晋 陆翽《邺中记》:“凉马臺 高三十尺,周迴五百步。后赵 石虎 所筑,建武 六年,虎 都 鄴,洗马于 洹水,筑此臺以凉马,故以名云。”后燕 慕容垂 自 渑池 由 凉马台 结筏渡 河,即此。参阅《晋书·慕容垂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