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马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qí zhú mǎ ]古时儿童常相与骑竹马为戏,后因用作咏儿童生活与友谊的典故。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公 语诸人曰:‘少时与 渊源 共骑竹马。’”唐 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大历 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 会昌 春。”前蜀 韦庄《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诗:“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亦省作“骑竹”。唐 杜甫《清明》诗之一:“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与两从兄,自鬭草骑竹,以至就外傅,皆未尝一语失敬爱之度。”
[ pǎo yě mǎ ]比喻说话离开正题或思想不受约束,漫无边际。
[ pǎo zhú mǎ ]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种。扮演者骑在竹马上,表演出马或走或奔等各种动作。
[ pǐ mǎ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朔、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宋 陆游《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花月痕》第四七回:“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 pǐ mǎ dān qiāng ]见〖单枪匹马〗。
[ pǐ mǎ dāng xiān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
[ pǐ mǎ qiū niú ]春秋 时 鲁国 交纳田赋,规定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谓之“匹马丘牛”。《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唐 孔颖达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
[ pǐ mǎ yī huī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 qǐ mǎ ]1.启程;动身。明 汤显祖《牡丹亭·劝农》:“餘花餘酒,父老们领去,给散小乡村,也见官府劝农之意。叫祇候们起马。”《儒林外史》第三回:“次日起马,范进 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开禧二年》:“金 初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五章:“听说 赵季帅 有起马消息,那就更得静以待之。”2.比喻开始走上宦途。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七八回:“但他在宦途中,是个钻营的能手,由县丞起马,不数年连升总督。”
[ qǐ mǎ pái ]旧时高级官吏出巡或上任时向沿途地方官府先行发下的通知牌。
[ piàn mǎ ]骗腿儿上马。
[ píng fēng mǎ ]象棋开局的一种布局。双马并排,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
[ qián mǎ ]把木条横于马口,使不出声。
[ qián mǎ ]以箝衔马口使之不能食粟。箝马而秣,是被围困者向敌方显示有积蓄、能固守的一种伪装。
[ pāi mǎ ]拍马屁:逢迎~。溜须~。
[ pāi mǎ pì ]也说拍马。比喻谄媚奉承。
[ nú mǎ ]跑不快的马。
[ nú mǎ liàn zhàn dòu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 nú mǎ shí jià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 nù mǎ ]1.奋马。《左传·定公八年》:“林楚 怒马及衢而驰,阳越 射之,不中。”宋 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 怒马独出,一发得之。”2.体健气壮的马。《后汉书·第五伦传》:“蜀 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貲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李贤 注:“怒马,谓马之肥壮,其气愤怒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僕十餘辈,皆骑怒马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