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五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wǔ pì ]1.五刑。2.五君。3.五次征召。
[ wǔ biàn xíng ]佛教语。唯识宗指五种周遍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心所法”。即触、作意、受、想、思。见《百法明门论》。
[ wǔ biāo ]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豢养的五个武臣。
[ wǔ bīng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唐 独孤及《庆鸿名颂》:“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4.指战争。南朝 梁 刘孝标《金华山栖志序》:“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前蜀 杜光庭《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
[ wǔ bīng pèi ]晋 时妇女所戴状如兵器的发饰。
[ wǔ bīng shàng shū ]官名。
[ wǔ bǐng ]《论语·雍也》:“子华 使於 齐,冉子 为其母请粟。
[ wǔ bó ]1.五个霸主。(1)指 夏 昆吾,殷 大彭、豕韦、周 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 疏:“五伯者,昆吾 为 夏 伯,大彭、豕韦 为 殷 伯,齐桓、晋文 为 周 伯,合为五伯。”(2)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高诱 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繆 也。”明 沉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 句践。《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 齐桓、晋文、楚庄、吴 闔閭、越 句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彊殆中国。”(4)指 春秋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 夫差。《汉书·诸侯王表》:“故盛则 周、邵 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其守。”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此五霸谓 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 夫差 也。”2.同“五百”。《新唐书·苏世长传》:“初在 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廛,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 不胜痛,呼而走,人笑其不情。”宋 岳柯《桯史·蠲毒图》:“﹝ 王涇 ﹞减死黥流,杖脊朝天门,中使涖焉,方覬其速毙,涇 货五伯下其手,卒得活。”3.指 东汉 邓彪 等五人,因字号中皆带“伯”字,故称。《后汉书·邓彪传》“邓彪 字 智伯 ……后仕郡,辟公府”唐 李贤 注引《东观记》:“彪 与同郡 宗武伯、翟敬伯、陈绥伯、张弟伯,同志好,齐名,南阳 号曰‘五伯’。”
[ wǔ bó cháng ]春秋 五霸之长。指 齐桓公。伯,通“霸”。
[ wǔ bó ]古代博戏的一种。用木或玉、石制成五子,掷子投采以分胜负。
[ wǔ bǔ ]据以占卜吉凶的五种龟甲裂纹。
[ wǔ bù qǔ ]亦作“五不娶”。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王聘珍 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瘖、聋、盲、癘、秃、跛、傴,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曰来归”汉 何休 注:“妇人有七弃、五不娶……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 wǔ bù qǔ ]见“五不取”。
[ wǔ bù ]《周礼》所指市肆交纳的五种税。即絘布、緫布、廛布、质布、罚布。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典礼上》:“五布不必皆出钱,即徵其所有之货,以当廛税。”参阅《周礼·地官·廛人》。
[ wǔ bù chéng shī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 wǔ bù ]1.谓金、木、水、火、土五行。2.指古代高句骊国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高句骊国。3.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
[ wǔ bù zhōu ]即五大洲。
[ wǔ cái ]1.亦作“五才”。五种物质。指金、木、水、火、土。《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杜预 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汉 焦赣《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原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2.五种物质。指金、木、皮、玉、土。《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郑玄 注:“此五材,金、木、皮、玉、土。”3.五种德性。《六韬·龙韬》:“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道凝三略,攻标五才。”
[ wǔ cái ]即五禁。
[ wǔ cǎi ]即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