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án míng yuán ]清代皇帝的宫苑。建于清康熙中至乾隆初。在今北京海淀区。与长春园、万春园(也叫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分朝寝区、后湖区、福海、后湖北小园等园区。有西洋楼、万花阵、大水法、上下天光、万方安和、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四十多处胜景,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洗劫,仅存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tòu míng ]1.(物体)能透过光线的:水是无色~的液体。2.比喻公开,不隐藏:采用招标方式使政府采购活动更~、规范。
[ tòu míng dù ]比喻事情的公开程度:提高执法工作的~。
[ tòu míng jiāo ]橡胶的一种。多为棕色半透明状,质柔软,弹性强,耐磨,用来制鞋底等。
[ tòu míng tǐ ]光线能透过的物体,如水,玻璃等。
[ wén wù shēng míng ]指礼乐典章制度。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宋 苏轼《永裕陵十二月旦表本》:“文物声明,但覩乘时之迹;昆虫草木,孰知成岁之功。”宋 叶适《上张安抚书》:“文物声明,沾渍已久;山川风土,夷险不除。”严复《论世变之亟》:“盖自高顙深目之伦,杂处此结衽编髮之中,则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
[ xiāo míng ]人名。相传为 舜 的女儿。
[ xīn kāi mù míng ]犹心明眼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xīn míng yǎn liàng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洞察事物,明辨是非。
[ xián míng ]1.亦作“闲明”。熟悉。閒,通“嫺”。2.纯熟清楚。闲,通“嫺”。
[ yǎn míng ]1.眼力好;看得清楚。唐 白居易《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宋 陆游《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3.方言。羡慕。韩起祥《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 yǎn míng náng ]古代民俗于农历八月一日(一说农历八月十四日)制小锦囊盛朝露馈赠亲友,谓用以拭目,可使眼明。
[ yǎn míng shǒu jié ]见“眼明手快”。
[ yǎn míng shǒu kuài ]眼力好,动作快,形容反应快。
[ yáng míng ]1.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2.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唐 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明 陶宗仪《辍耕录·钱币》:“世皇 尝以钱币问太保 刘文贞公,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3.指和蔼温顺的秉性。清 方苞《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於舅姑,宜於家人,慈於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为义烈。”4.中医经脉名称。《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汉 郑玄 注:“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贾公彦 疏:“阳明者,在大拇指本骨之高处,与第二指间。寸口者,大拇指本高骨后一寸是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5.指东方 青帝。《云笈七籤》卷四九:“阳明主春,万童开门。”6.刚强。明 李贽《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光武 与 高祖 不同,高祖 阳明,光武 阴柔。”7.明 王守仁 之号。《明史·王守仁传》:“守仁 天姿异敏……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 宋 周 程 二子后,惟 象山 陆氏 简易直捷,有以接 孟氏 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説。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