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yín dǎo ]长篇小说。英国斯蒂文生作于1883年。少年吉姆意外地得到一份海盗头目埋藏财宝的荒岛示意图,遂与医生和船主前去探宝。殊不知在二十六名船员中竟混有十九名海盗。吉姆无意中获悉海盗策划抢占财宝,立即报告医生和船主。船抵荒岛后,海盗叛变,船主和医生进行顽强抵抗,最后击败众海盗,带着财宝胜利返航。
[ jīn yín huā ]也叫忍冬花、双花。多年生缠绕小灌木。多分枝,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卵形,有短柔毛,花唇形成对生于叶腋处。花蕾、带叶的枝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作用。
[ jīn yín huā lù ]一种饮料。用金银花加水制成,可清热、消炎。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五段:“没病没灾,也叫孩子喝金银花露,常年吃着太平药。”
[ jīn yín shān ]1.指金银矿山。2.指纸锞聚成的高堆。
[ jīn yín tái ]古代传说中神仙住所里的光辉灿烂的楼台。
[ jīn yìn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2.借指官职。3.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 jīn yìn jì ]传奇剧本。明初苏复之作。战国时苏秦求官失败,饱受家中人轻视、讥笑;拜相后,家中人百般奉承。剧本暴露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 jīn yìn zǐ shòu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jīn yīng ]1.金属之精华。2.黄色的花。3.特指菊花。4.指菊花酒。
[ jīn yīng ]亦作“金甖”。金质或金饰的贮器。有时用以借指鸩酒。《南史·王敬则传》:“东今有谁,祇是欲平我耳。东亦何易可平,吾终不受金甖。”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魏证善治酒》:“魏左相 能治酒,有名曰醹渌翠涛,常以大金甖内贮盛,十年饮不歇,其味即世所未有。”明 夏完淳《大哀赋》:“赐金罌则执政为贵人之牢,望山头则廷尉皆君子之吝。”
[ jīn yīng zǐ ]亦作“金罌子”。常绿攀援状灌木。枝条有刺,复叶通常有三片小叶,花白色。果实成梨形或椭圆形,有刺,成熟时橙黄色,可入药,有补肾、固精等作用。
[ jīn yōng ]1.西方的城。《文选·张衡<西京赋>》:“似 閬风 之遐坂,横西洫而絶金墉。”薛综 注:“墉,谓城也。絶,度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横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称之曰金。”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晋 潘岳《西征赋》:“金墉鬱其万雉,峻嵃峭以绳直。”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旁望斗城,金墉万仞。”明 李东阳《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3.古城名。三国 魏明帝 时筑,为当时 洛阳城(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 贞观 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 晋 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 内西北角有 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 造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 北有 承明门,有 金墉城,即 魏氏 所筑。”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 六年,司马师 废其主 芳,迁於 金墉。延熙 二年,魏王 禪位於 晋,出舍 金墉城。晋 杨后 及 愍怀太子 至 贾后 之废,皆徙 金墉。永康 二年,赵王伦 簒位迁 惠帝,自 华林 西门出,居 金墉城。”因亦比喻帝后被贬之所。清 夏燮《<中西纪事>后序》:“金墉 之耻未雪,澶洲 之盟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