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n gē ]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卿云歌》宋郭茂倩题解:“《尚书大传》曰:‘舜将禪禹,於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后因用“云歌”指帝王祭祀、庆典时的颂歌。2.响遏行云之歌。3.指高歌。
[ yún gé ]1.阁名。秦二世 胡亥 建。《文选·张衡<东京赋>》:“迺构 阿房,起 甘泉,结 云阁,冠 南山。”薛综 注引《三辅故事》:“秦二世 胡亥 起 云阁,欲与山齐。”2.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文选·扬雄<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棍成。”李善 注:“云阁,言高连云也。”三国 魏 曹植《节游赋》:“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於城隅。”南朝 陈 张正见《赋得日中市朝满》:“云阁綺霞生,旗亭丽日明。”3.状如楼阁的云层。南朝 陈 张正见《神仙篇》:“六龙驤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4.指 云台。图画功臣名将之像以示纪功的楼阁。北周 庾信《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詎知 云阁,名在功臣。”倪璠 注:“云阁,《汉书》所谓‘云臺’是也。臺、阁通称矣。”唐 李白《游敬亭寄崔侍御》诗:“壮士不可轻,相期在 云阁。”王琦 注:“云阁,犹 云臺 也。”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阿文成公》:“高宗 纯皇帝 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云阁 铭勋赞上台。’”参见“云臺”。
[ yún gēn ]1.深山云起之处。2.山石。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 yún gèn ]1.亦作“云亙”。云气缭绕。2.见“云亘”。
[ yún gōng ]1.巍峨的皇宫。2.道者的居室。
[ yún gōng ]有云状花纹的酒杯。借指酒。
[ yún gǔ ]1.云雾所笼罩的山谷。唐 罗邺《莺》诗:“暖辞云谷背残阳,飞下东风翅渐长。”唐 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乃割俸三千緡,鳩工度木,烟巖云谷之杞梓楩柟,投刃以时,趋功以隟,食以月粟,付以心倕,不期年而宝殿涌出。”2.山名。在 福建省 建阳县 西北七十里,接 武夷山市 界,朱熹 曾筑庐读书于此。宋 朱熹《云谷记》:“云谷 在 建阳县 西北七十里,芦山 之颠,处地最高,而羣峰上蟠,中阜下踞,内宽外密,自为一区。”
[ yún gǔ ]指石。 宋 苏轼 《文登蓬莱阁下弹子涡》诗:“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
[ yún guàn ]1.宫殿门前两边所建高台上的楼观。因其高耸,故称。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2.泛指高耸的楼台。宋 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词:“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3.指道院。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佛释·道院》:“鹤观、云观……并道院之称。”
[ yún guān ]相传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以云名官。《文选·张协<七命>》:“教清於云官之世,治穆乎鸟纪之时。”李善 注:“郯子 曰: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南朝 梁 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火职咸允,云官亦熙。”胡之骥 注:“以云以火名其官职也。”唐 杜审言《大酺》诗:“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参见“云师”。
[ yún guān ]1.像帽子一样盖覆在上面的云。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诗:“飞阁缨虹带,曾臺冒云冠。”2.僧道或隐者的帽子。晋 陆机《赠潘尼》诗:“舍彼玄冕,袭此云冠。遗情市朝,永志丘园。”《水浒传》第五九回:“﹝ 朱武 ﹞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 干王 ﹞一时解了龙袍角帽,改换云冠便服。”3.高帽。《旧唐书·音乐志二》:“《景舞乐》,舞八人,花锦袍,五色綾袴,云冠,乌皮靴。”明 袁宏道《大人寿日戏作》诗:“白马繫垂杨,云冠高峨峨。”郭沫若《芍药及其他·银杏》:“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
[ yún guǎn ]高耸入云的馆舍。亦为馆名。
[ yún guǎn ]有云状纹饰的管乐器。唐 宋之问《奉和幸神皋亭应制》:“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诗:“云管飘梅吹,蜺旌错鸟章。”
[ yún guāng ]1.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2.指美女头发的光泽。3.云母的一种。4.汉宫殿名。
[ yún guò tiān kōng ]云彩飘过之后,天上格外空阔。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 yún hǎi ]从高处(飞机上、山上)向下看,平铺在下面的像海一样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