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chuán ]1.指传述《春秋》的左氏、公羊、穀梁、邹氏、夹氏五家。“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见(《汉书·艺文志》)后世仅传三传。2.谓传授至第五代弟子。
[ wǔ chuán dì zǐ ]谓第五代弟子。
[ wǔ chún ]宋 元 时掷钱赌博的用语。古钱以字多的一面称字,字少的一面称和。将六个钱掷出,等滚动停止,五个或六个钱全是字或和的,叫做五纯或六纯。
[ wǔ cí ]亦作“五词”。谓诉讼时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
[ wǔ shuāi ]古代按居丧时间长短所分的五种丧服。《淮南子·齐俗训》:“夫儒墨不原人情之终始,而务以行相反之制,五縗之服,悲哀抱於情,葬薶称於养。”高诱 注:“五縗,谓三年、朞年、九月、五月、三月服也。”参见“五服”。
[ wǔ cùn zǐ ]指狗腿。俗谓狗腿长五寸,故称。亦指人腿。詈词。
[ wǔ dá ]1.通达五方的大路。2.泛指四通八达的大路。
[ wǔ dá dào ]即五典。语出《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朱熹 集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清 袁枚《随园随笔·诸经》:“毛西河 以今之五伦是《中庸》之五达道,非古之五伦。”详“五典”。
[ wǔ dài fū ]1.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2.爵位名。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战国策·楚策一》:“楚 杜赫 説 楚王 以取 赵。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史记·高祖本纪》:“项梁 益 沛公 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五大夫,第九爵也。”《汉书·食货志下》:“千夫如五大夫。”颜师古 注:“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3.秦始皇 二十八年封禅 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 秦 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 秦 官,而附会为五株松。汉 应劭《汉官仪》谓 始皇 所封的是松树。后因以为松的别名。明 何景明《古松歌》:“君不见 泰山 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处。”
[ wǔ dà lián chí ]1.由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组成的湖。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2.市名。为五大连池旅游而设。
[ wǔ dà sān cū ]形容人身体高大粗壮;魁梧:这个~的青年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 wǔ dà yùn dòng ]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等政治运动。
[ wǔ dà zhōu ]全球大陆的总称。旧分世界为五大洲,即 亚洲、欧洲、非洲、澳洲 和 美洲。今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但习惯上仍称五大洲。常用以代称世界。
[ wǔ dài ]唐朝以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公元907—960。
[ wǔ dài shǐ ]梁、唐、晋、汉、周 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争吵。
[ wǔ chán yú ]1.西汉 后期,匈奴 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 呼韩邪单于 所并。见《汉书·匈奴传下》。2.泛指 匈奴 各部首领。唐 王维《少年行》之三:“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wǔ dàn ]1.古代西域曲调的五均。2.犹言五更。
[ wǔ dào ]1.五路、五个方面。《南史·吕僧珍传》:“建武 二年,魏 军南攻,五道并进。”唐 王昌龄《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塲。”2.五种方法。《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3.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迴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籤》卷十。南朝 宋 鲍照《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去来五道,大千比之毫端;往復三界,祇劫未足称远。”参见“六道”。4.见“五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