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ng xià ]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汉 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3.神名。《史记·封禅书》:“荆 巫,祠 堂下、巫先、司命、施糜 之属。”
[ tiān dǐ xia ]指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事。
[ tiān gāo dì xià ]1.比喻尊卑有别。2.比喻各种情势。
[ tiān gāo tīng xià ]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tōng shàng chè xià ]1.指从天到地。2.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wū xià ]1.亦作“汚下”。1.低洼。《六韬·战骑》:“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唐 张光朝《荻塘西庄赠房元垂》诗:“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惟 北京 之南,孙村 在其东岸,东接故道,其间数十里,地颇汚下,每岁夏秋,涨水多自此溢出。”清 黄景仁《泥涂叹》:“污下圣所悲,欲往气为絶。”2.卑下,鄙陋。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王介甫 云:‘白 诗多説妇人,识见污下。’介甫 之论过矣。孔子 删《诗》三百五篇,説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之识见污下耶?”《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胡宗愈 操行污下,毁灭廉耻。”胡汉民《粤汉铁路商办问题之未解决》:“所谓善堂绅董者,其流品极杂,其智识污下,不解遵守法律。”
[ xiàng xià ]1.从高处走向或延伸到低处。2.往后;往下面。表示动作继续下去。
[ xì xià ]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戏,通“麾”。《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戏,一作麾。”《汉书·李广传》:“广 歷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餘年,得赏赐,輒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英 师乘胜长驱,直泊 乌涌,湖南 镇筸 总兵 祥福 拒战不克,与其戏下二将赴敌死之。”
[ wǔ háng bìng xià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 wǔ xíng jù xià ]指读书敏捷神速。
[ xī xià ]儿女幼时常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有无儿女,常说“膝下怎样怎样”;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也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膝下”两字:~犹虚(还没有儿女)。父亲大人~。
[ xiǎo mén xià ]南朝齐给事黄门侍郎的别称。
[ xiǎo nián xià ]旧俗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称小年下。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皂(灶)……是日鞭炮亟多,俗谓之小年下。”
[ wú xià ]泛指 吴 地。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
[ 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xíng xià ]行文下达。宋 苏轼《杭州上执政书》之二:“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便五穀通流,公私皆济。”《水浒传》第二十回:“本州孔目差人賫一纸公文,行下所属 鄆城县,教守御本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时宣抚司未有行下,玠 曰:‘事急矣,诸将不能办,我当自行。’”参见“行文”。
[ xiū xià ]1.同“脩下”。2.谓下身长。
[ xū xià ]1.戏剧术语。谓剧中人在幕前做下场的动作,此时人虽还在台上但观众感到他已下场。清 洪昇《长生殿·絮閤》:“[丑]此时天色黎明,恐要送 梅娘娘 回去,只索在此伺候咱。[虚下。]”清 洪昇《长生殿·絮閤》:“[丑]你每快送 梅娘娘,悄从閤后,破壁而出,回到楼东去罢。[内侍]晓得。[从生背后虚下。]”2.中医术语。通常指腰膝痠软无力,腹胀腹痛,四肢少温等下虚症状。明 张居正《杂著》:“元气虚弱,年力衰惫,一有病患,补东则耗西,实上则虚下,虽有 扁卢,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