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道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zhì dào ]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晋 陆机《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2.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庄子·在宥》:“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汉 牟融《理惑论》:“﹝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乎!”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宋 洪迈《夷坚丁志·司命府丞》:“及见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长跪传至道。”
[ zhì dé yào dào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敏(田敏)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 zhèng dào ]犹悟道。
[ zhuī dào ]犹追述。
[ zhōng dào ]1.半路;中途:~而废。2.中庸之道。参见〔中庸〕、〔中庸之道〕
[ zhuǎn dào ]绕道经过:从上海~武汉进京。
[ zuǐ dào er ]辨别滋味的能力。
[ zài zuò dào lǐ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 zài zuò dào lǐ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 zài dào ]1.在于正道。2.谓正在路途之中。3.犹在行;内行。
[ zè dào ]狭窄的小路。
[ zéi dào ]1.损害仁义之道。2.妖道。骂巫觋道士的话。
[ zhà dào ]假称。
[ zhǐ dào ]指军事上的失败之道。与“起道”相对。语出《六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 zhì dào ]1.有志于道。语出《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武内传》:“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2.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识”。
[ zhì tóng dào hé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 zhèng dào ]施政的方略。
[ zhǔ dào ]1.君主治国之道。2.谓古代在丧礼中为死者立神主的道理。3.犹言东道。
[ zhòng nì wú dào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