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ǎo lóng tuán ]宋 代茶叶精品。以模压成龙形,故名。亦称“小团龙”。
[ wú jiā lóng wén ]对自己后代之优秀者的爱称。龙文,骏马名。
[ yī lóng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寧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峯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 淄澠 竟谁知, 管华 称一龙。”
[ yī lóng yī shé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 yī lóng yī zhū ]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 yú zhì lóng wén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 yù kuí lóng ]又名《大红袍》、《海公奇案》。
[ yù lóng gāo ]1.相传能化银液的油。2.古代化妆品的一种。
[ suì zài lóng shé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 tiào lóng mén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鮪也。出 巩 穴三月,则上渡 龙门,得渡为龙矣。”故从 唐 起士子登第谓之“跳龙门”。
[ tóng lóng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2.见“铜龙门”。
[ tóng lóng guǎn ]饰有铜龙的馆舍。太子之宫,亦借指帝王宫廷。
[ tóng lóng lóu ]饰有铜龙的门楼。借指太子宫室。亦借指帝王宫阙。
[ tóng lóng mén ]汉 太子宫门名。门楼上饰有铜龙。亦借指帝王宫阙。《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属叨 金马 署,又点 铜龙门。”刘良 注:“铜龙,太子门名。”唐 王维《寓言》诗之一:“驪驹从白马,出入 铜龙门。”明 陈子龙《寒夜行兼忆舒章》:“鼓角城头芦叶秋,铜龙门 外金吾客。”亦省作“铜龙”。南朝 梁 萧纲《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出入 铜龙,瞻仰故实。”明 陈汝元《金莲记·控代》:“敢叩 铜龙,要把孤忠控。”清 吴伟业《赠同年嘉定王进士内三》诗:“曲江 细柳新蒲緑,回首 铜龙 对策年。”
[ tuō fèng pān lóng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 wǔ zhǎo jīn lóng ]1.相传 五代 后汉 刘知远 年轻落难时,曾躲在 马鸣王 庙供桌下,伸手偷吃福鸡。适逢 李员外 前来烧香,只见满殿红光,神帐里现出五爪金龙,将福鸡抓了去。见 明 人改本《白兔记·祭赛》。2.别称“牵牛花”、“假薯藤”。多年生缠绕藤本。花淡紫色,秋季开放。原产 北非,我国南方常栽培庭园中。叶、果可供药用。
[ wèi lóng ]见龙而惧。传说古代有个 叶公子高 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有一天,龙真的到 叶公 家里,从窗口把头探进来。叶公 见了,惊惶无主,拔脚就跑。见 汉 刘向《新序·杂事五》。比喻对某些宣称爱好的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南朝 梁 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又爱贤之情,与时而篤,冀同市骏,庶匪畏龙。”
[ xiàng lóng ]1.刻绘龙形。2.汉时大宛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