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yàn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 周 德矣,吾其能与 许 争乎?”《论语·雍也》:“子见 南子,子路 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 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宋 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桓温 适自毙,苻坚 方天厌。”
[ tiān yáng ]1.天之阳气。2.指太阳。
[ tiān yǎng ]谓大自然供给人们生活资料。
[ tiān yáo dì dòng ]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 tiān yī gé ]中国著名的古代藏书楼。明中叶范钦所建,在宁波市月湖之西。原有藏书七万多卷,后屡经盗窃,散失甚多。1949年后经过修理,并收回流散图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tiān yī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南朝 陈 徐陵《天台山徐则法师碑》:“夫海水扬尘,几千年而可见;天衣拂石,几万年而应平。”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唐 司空图《云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蘚驳而天衣半褫。”许地山《缀网劳蛛·商人妇》:“阿丹浩挖 被天魔 阿扎贼 来引诱,吃了 阿拉 所禁的果子,当时他们二人底天衣都化没了。”3.帝王所着之衣。《南齐书·舆服志》:“衮衣 汉 世出 陈留 襄邑 所织。宋 末用绣及织成,建武 中,明帝 以织成重,乃采画为之,加饰金银薄,世亦谓为天衣。”唐 杜甫《伤春》诗之三:“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明 唐顺之《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天衣沾蚪蟒,国马出驹駼。”4.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元 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曲:“荷花十里,清风鑑水,明月天衣。”明 王守仁《登泰山》诗:“长风吹海色,飘颻送天衣。”
[ tiān yī wú fèng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后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 tiān yī ]1.太医,御医。2.仙医。亦指迷信所言天医日。
[ tiān yí ]亦作“天彝”。犹天理,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