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 huǒ ]《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汉 郑玄 注:“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sōng míng huǒ ]松枝条点燃的照明火。
[ sōng míng huǒ bǎ ]用松明做成的火把。《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
[ tiān huǒ ]1.增设火炉,用于取暖。据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添火》记载,北京 居民照例于十月初一添设煤火,次年二月初一撤火。2.向炉子里加燃料。谓烧饭。老舍《离婚》第六:“老太太,您添火哪?”
[ tú huǒ ]荼,茅草花,白色。火,火焰,赤色。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的场面。
[ wàn jiā dēng huǒ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 wú míng huǒ qì ]说不出来由的火气。
[ wú míng huǒ ]怒火(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起(发怒)。也作无名火。
[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比喻新上任的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
[ xīn huǒ ]1.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2.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 xīng huǒ ]1.微小的火花:~燎原。2.流星的光。比喻急迫:急如~。
[ xīng huǒ liáo yuán ]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