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óng sī yàn ]亦作“红丝研”。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宋 杜绾《云林石谱·红丝石》:“青州 益都县 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縈绕石面而稍輭,扣之无声。琢为研,颇发墨。但石质燥渴,须先饮以水,久乃可用。”宋 晁冲之《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清 孔尚任《桃花扇·题画》:“那 香君 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清 龚自珍《惜分钗》词:“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
[ jǔ sī ]古代官方对民间的一种信贷形式。《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臣在 宋州,举丝四万餘两在民间。”胡三省 注:“举丝者,以货物贷与民,至丝熟而徵其丝。”
[ lǐ sī ]1.抽理蚕丝。2.谓弹奏弦乐器。
[ fén sī ]乱丝。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立之朝廷,则乱剧於棼丝,引用駑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宋 陆游《寓叹》诗:“俗心浪自作棼丝,世事元知似弈棋。”何其芳《忆昔》诗:“善治棼丝除谬论,宛如今日著新篇。”
[ jiǎn sī niú máo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明 郎瑛《七修续稿·诗文·谜序文》:“曷爲廣而無窮,深而難知也?曰:蠒絲牛毛,充棟汗牛,字書之繁也;道聽塗説,井蛙甕雞,學識之拘也。”
[ jí zhú fán sī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见“急管繁弦”。
[ kè sī ]即缂丝。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
[ kuài dāo zhǎn luàn sī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 niè gè sī ]一种电热丝。由镍、铬、铁、锰及铝、硅、碳、硫等杂质合金拉成。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耐热性。是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的电热元件。
[ luó sī dāo ]装卸螺钉用的工具,尖端有扁平、十字等形状,适用于钉帽上有槽纹的螺钉。也叫改锥,有的地区叫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