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伏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fú jì ]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 fú jì ]《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 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 fú jiǎ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 伏甲而饗 蔡侯 於 申,醉而执之。”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谋伏甲 梁氏 之宫,须其入以杀之。”金 萧贡《悲长平》诗:“秦 兵伏甲 武安 西,赵 将非材战士携。”
[ fú jiàn ]以剑自刎。
[ fú jié ]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
[ fú jǐng tiān ]即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人民日报》1982.9.27:“伏景天,庄稼人都喜欢在那树下纳凉。秋景天,那树结了籽,乌黑黑的象巴豆。”
[ fú jú ]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
[ fú jūn ]埋伏的军队。
[ fú kòu ]暗藏的仇敌。
[ fú là ]1.亦作“伏臈”。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明 唐顺之《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清 钱谦益《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唐 白居易《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宋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 fú là ]见“伏腊”。
[ fú lǎo ]1.自认年老精力衰退。《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2.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魁蛤》﹝释名﹞引 苏颂 曰:“《説文》云:‘老伏翼(蝙蝠)化为魁蛤,故名伏老。’”
[ fú lǐ ]犹言陪礼。
[ fú lì ]见“伏櫪”。
[ fú lì ]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尹知章 注:“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发而用之。”
[ fú lì ]1.亦作“伏歷”。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唐 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2.喻指养育。清 纳兰性德《拟古》诗之二六:“但受伏櫪恩,何以异駑駘!”3.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汉书·梅福传》:“虽有 景公 之位,伏歷千駟,臣不贪也。”4.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櫪还至今。”明 杨珽《龙膏记·旅况》:“到如今阨蓬蒿伏櫪栖山,叹息损朱颜。”华罗庚《病中斗》诗:“我行虽彳亍,岂甘伏櫪哀。驱驰絶广漠,腾跃越崔嵬。”
[ fú liáng ér ]指蝉。
[ fú liè ]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2.见“伏猎侍郎”。
[ fú líng ]1.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2.彗星的一种。
[ fú líng ]见“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