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像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xiǎng xiàng ]依稀,隐约;亦指声音容貌,常指死者。
[ yí nán huà xiàng shí mù ]东汉 末或 魏 晋 时代的巨型多室石墓。1954年发现于 山东省 沂南县 的 北寨村。墓分前、中、后三主室,附东西侧室,计八室。用石料二百八十块砌成,其中画像石四十二块。内容为宴饮、百戏、出行、讲学、战争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宅院建筑等。是两 汉 雕塑、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也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 xiǎng xiàng ]同“想象”。
[ wù xiàng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小孔或受到反射、折射后形成的像。
[ xiào xiàng ]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相片(多指没有风景陪衬的大幅相片)。
[ xiào xiàng huà ]以真人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和群像等。
[ xíng xiàng ]1.即行乐图。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戴安道 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参见“行乐图”。2.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也称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綺,载诸輦舆,谓之行像。”《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成都 行像,硕(邵硕)於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参阅 宋 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二。3.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质地轻,故称“行像”。
[ xū xiàng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凸透镜反射或折射后,如为发散光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影像,叫做虚像。虚像不能显现在屏幕上,不能使照相底片感光。光源在主焦点以内时才能产生虚像,在放大镜、显微镜等中看到的像都是虚像。
[ yí xiàng ]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 tóu xiàng ]肩部以上的人像。
[ tóng xiàng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
[ xíng xiàng ]1.见“形象”。2.形骸,尸骸。
[ xué xiàng shēng ]宋元时期杂艺的一种。
[ yī xīn xiàng yì ]犹言称心如意。
[ yì xiàng ]见“意象”。
[ sù xiàng ]1.用石膏或泥土等制作人像。2.用石膏或泥土等塑成的人像。
[ wǔ liáng cí huà xiàng ]东汉 石刻画像。在今 山东 嘉祥县 武翟山(旧称 紫云山)下,是 东汉 末年 嘉祥 武氏 家族墓葬的双阙和四个石祠堂的装饰画。其中以 武梁 的祠堂为最早,故名。现存画像石四十三块,画像石多用减地阳刻法,雕刻精细,造型生动。画像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孝义故事、列女故事、神话传说和各种车马出行、宴筵乐舞、庖厨、水陆攻战、祥瑞灾异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 东汉 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不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 东汉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因为 明 人所作的图,惟 明 事或不误,一至古衣冠,也还是靠不住,武梁祠画像中之 商 周 时故事画,大约也如此。”
[ xiǎo xiàng ]1.较小的雕像或画像。2.指个人的小照片。如鲁迅有《自题小像》诗。
[ xiě xiàng ]1.画像。2.铸像。
[ xiě zhēn xiàng ]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