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ì jǔ ]1.检举。《史记·田叔列传》:“天下郡太守多为姦利,三河 尤基,臣请先刺举 三河。”《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元年》:“氾公 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国家大计。”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伤人;举者,招人之过。”严复《原强》:“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于是而督责之令行,刺举之政兴。”周振甫 注:“刺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举发。”2.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魏书·术艺传·张渊》:“执法刺举於南端,五侯议疑於水衡。”注:“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姦恶,举有功。”
[ cī liū ]形容脚底下滑动的声音;东西迅速滑过的声音:不留神,~一下滑倒了。子弹~~地从耳边擦过去。
[ cì máng ]某些果实外壳上的针状物。亦泛指棘刺。
[ cì máo ]一种吃稻根的小虫。蝥,同“蟊”。
[ cì méi ]指某些有刺的野生莓子,果实小,可以食用。
[ cì miàn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 cì mù ]1.光线过强,使眼睛不舒服。2.服饰或举动惹人注目,使人觉得不顺眼。
[ cì nao ]痒:有好些天没洗澡了,身上~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