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剑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shū jiàn ]1.书和剑。唐 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唐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金 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张素《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2.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清 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閒。”
[ líng jiàn ]宝剑。《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庶子王规墓志铭》:“荣珪掩采,灵剑摧锋。”宋 范仲淹《匣剑》诗:“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明 何景明《寄三子》诗:“沧江问灵剑,离合少人知。”
[ liú xú jiàn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mái jiàn ]《晋书·张华传》载,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唐 沉佺期《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 mì kǒu jiàn fù ]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 之蜜口劍腹,賈似道 之牢籠言路,合而爲一,其患可勝道哉。”明 尹直《蹇斋琐缀录》卷一:“﹝ 徐有貞 ﹞私報 商先生 云:‘我無奈何回護,只得置足下於末。’其亦可謂蜜口劍腹者歟?”参见“口蜜腹劍”。
[ píng jiàn ]即青萍剑。青萍,古之名剑。后用作宝剑的代称。
[ qiān guǐ shàng jiàn ]比喻非常困难。
[ qì chuán qiú jiàn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后多作“刻舟求剑”。
[ nǔ zhāng jiàn bá ]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皇帝用的宝剑。戏曲和近代小说中常说持有皇帝赏赐的上方宝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上方:制作或储藏御用器物的官署。也作尚方)。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
[ shàng fāng jiàn ]即尚方剑。
[ shuǐ jiàn ]1.亦作“水劔”。谓从水路讨伐。2.水心剑的简称。3.古代方士对菖蒲的隐称。
[ shì jiàn jīn pái ]皇帝授予大臣全权处理要案的两种信物。势剑,尚方剑。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枉自有势剑金牌,把俺这屈死三年的腐骨骸,怎脱离无边苦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圣人敕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
[ sī jiàn ]为私人效劳的刺客。
[ lóng jiàn ]亦作“龙劒”。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 mǎi lí mài jiàn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 mǎi niú mài jiàn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 qī xīng jiàn ]古宝剑,有七星图纹。
[ pī lín qǐng jiàn ]指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