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g gōng shú zuì ]也说将功折罪。拿功劳抵偿罪过。
[ jiāng gōng zhē guò ]拿功劳补偿过失。同“将功折罪”。
[ jiāng gōng zhé zuì ]将:拿;折:抵偿。拿功劳补偿过失。
[ hào dà xǐ gōng ]宋罗泌《路史·前纪》:“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 指一意想做大事,立大功。
[ jiā gōng ]1.施工。《汉书·成帝纪》:“﹝朕﹞过听将作大匠 万年 言 昌陵 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 尚未加功。”颜师古 注:“时皆未作之,故曰尚未加功。”2.加工。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参见“加工”。3.谓更加努力。唐 韩愈《答殷侍御书》:“愈 於进士中,粗为知读经书者,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红楼梦》第七十回:“寳玉 自己每日也加功,或写二百三百不拘。”4.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唐律·贼盗》:“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杀者,斩。从而加工者,绞。”长孙无忌 疏议:“谓同谋共杀,杀时加功,虽不下手杀人,当时共相拥迫,由其遮遏,逃窜无所,既相因籍,始得杀之,如此经营,皆是‘加功’之类。”宋 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咸阳县 有民杀人,具辞以送府,父子五人皆伏加功之坐。”《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有为从加功之人,须问如何计合情由,行害时某人下手,某人如何加功,其尸弃於何处。”
[ jiǔ gōng ]1.古谓六府三事为九功。《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梁书·武帝纪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戢武耀七德,昇文辉九功。”2.指九种职业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郑玄 注:“九功,谓九职也。”贾公彦 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3.欲成功业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逸周书·成开》:“勉兹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宾好在笥;二、淫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败功;五、神巫动众;六、尽哀民匱;七、荒乐无别;八、无制破教;九、任谋生诈。”孔晁 注:“不犯此则成功也。”
[ kǔ gōng ]刻苦的功夫: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不可。
[ lè gōng ]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功勋。
[ chán gōng ]1.亦作“僝工”。显现功业。《书·尧典》:“驩兠 曰:‘都!共工 方鳩僝功。’”孔 传:“鳩,聚;僝,见也。叹 共工 能方方聚见其功。”孔颖达 疏:“此人於所在之方,能立事业,聚见其功。”2.多指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咸能戮力,遂致僝功,择嘉辰而先驾红梁,迎圣日而得开象闕。”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按图度地,庀徒僝工,累土积石,畚插之役不劳,斧斤之声不鸣。”清 黄周星《垂虹桥新涨歌》:“今年闻説鳩僝功,重復故道濬 吴淞。”
[ bù shǎng zhī gōng ]形容功劳极大。
[ dì gōng ]帝王的功业。汉 班固《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晋 陆机《吴趋行》:“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 jiǎn gōng ]1.考核功绩。2.轻视功利。
[ jīn téng gōng ]《书·金縢》:“武王 有疾,周公 作《金縢》。”孔颖达 疏:“武王 有疾,周公 作策书告神,请代 武王 死。事毕,纳书於金縢之匱。”后因以“金縢功”为忠心事君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