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òu shī ]1.先 秦 时官名。《左传·文公七年》:“夏四月,宋成公 卒。於是 公子成 为右师。”杨伯峻 注:“宋 以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为六卿。”《孟子·离娄下》:“公行子 有子之丧,右师往弔。”赵岐 注:“右师,齐 之贵臣 王驩 字 子敖 者。”2.右军,右翼部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陈 蔡 奔,楚 右师溃。”《国语·晋语四》:“公以二军下,次於 阳樊。右师取 昭叔 于 温。”韦昭 注:“二军,左、右军。”3.复姓。《通志·氏族四》:“《世本》:‘宋庄公 至 公子申,世为 右师 氏。’汉 有中郎将 右师谭,后汉 有博士 右师细君。”《后汉书·儒林传下·包咸》:“少为诸生,受业 长安,师事博士 右师细君。”李贤 注:“姓 右师。”
[ yòu shǐ ]1.古代史官名。《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古人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有古事古言都是出于史官之手。”2.唐 以后为中书省起居舍人的别称。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二:“赵右史 家有 顾禧 景蕃 补注《东坡长短句》真蹟云。”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容斋随笔》:“至起居郎曰左史,起居舍人曰右史,至 宋 犹沿其称,然实为 高宗 龙朔 二年所改官名,未几復旧,而此两官沿称不改。”3.复姓。《通志·氏族四》:“古者右史记事,周 有 右史武,见 宋衷《世本》。”
[ yòu shǒu ]右边(多指座位):那天他就坐在我的~。也作右手。
[ yòu wén shuō ]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 yòu xiá ]1.星官名。轸宿的辅官。2.右丞的别名。左右丞管辖尚书省事,故右丞称右辖。
[ yòu xián ]1.犹先贤。有才德的前辈。2.尚贤,尊崇贤能。3.汉时匈奴贵族有左贤王、右贤王之号,右贤王亦省称为“右贤”。
[ tǎn yòu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袒左”。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淖齿 乱 齐国,杀 閔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项燕,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3.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 wáng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 wú chū qí yòu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 yòu xiāng ]官名。春秋 齐景公 始置左右相各一,秦 及 汉 初因之。文帝 以后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 设左右丞相。唐玄宗 开元 初年改左右仆射为尚书左右丞相,天宝 初复其旧,乃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南宋、元、明 皆曾设左右丞相,后废。
[ yòu xiāng dān qīng ]唐 阎立本 工绘画,尤善写真,所作《秦府十八学士图》及《凌烟阁功臣图》甚得时誉。“及为右相,与左相 姜恪 对掌枢密。
[ yòu xíng ]1.春秋 晋 国军制名。三行之一。《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荀林父 将中行,屠击 将右行,先蔑 将左行。”2.复姓。春秋 晋 有 右行辛。见《国语·晋语七》。3.文字写法自左至右。《法苑珠林》卷十五:“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其书右行;次曰 佉卢,其书左行;少者 苍頡,其书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