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ì wǔ ]犹言足迹相连。喻指接续他人的事业。
[ sì xiǎng ]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多用于诗文方面。《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张铣 注:“艷,美也。言 张平子 文章之美,无能继其音响。”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子薪 年逾四十,始习倚声,学力未充,而才气甚旺,使天假之年,未始不可为 迦陵 嗣响。”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诗餘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 南唐 二主为之祖,至 漱玉、淮海 而极盛,高 史 其嗣响也。”
[ sì xù ]1.子孙世代继承;子孙繁衍。2.指后嗣,子孙。3.延续。
[ sì yīn ]1.保持音信。《诗·郑风·子衿》:“纵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郑玄 笺:“嗣,续也。女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2.指连续传寄的音信。宋 曾巩《送钱生》诗:“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3.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清 陈鳣《对策·文选》:“唐 宋 元 明,各有沿袭;班 扬 张 左,孰可嗣音?”严复《<古今文钞>序》:“三十年以往,吾国之古文辞,殆无嗣音者矣。”
[ sì zǐ ]1.帝王或诸侯的承嗣子(多为嫡长子)。《左传·哀公二十年》:“赵孟 曰:‘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曰:“好恶同之。”今 越 围 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杜预 注:“嗣子,襄子 自谓。”《史记·五帝本纪》:“尧 曰:‘谁可顺此事?’放齐 曰:‘嗣子 丹朱 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汉书·高后纪》:“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于高庙,世世勿絶,嗣子各袭其功位。”清 侯方域《云起楼记》:“昭烈 谓 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辅,君自取之。’”2.旧时称嫡长子。唐 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 纵,学於 樊宗师,士大夫多称之;长子 元一 ……次子 景阳、景长,皆举进士。”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嗣子》:“又﹝ 昌黎 ﹞《节度使李公墓誌铭》云:公有四子,长曰 元孙,次曰 元质,曰 元立,曰 元本。元立、元本 皆 崔氏 出。‘葬得日,嗣子 元立 与其昆弟四人请铭於 韩氏。’昌黎 所谓嗣子,与《汉书》正同,皆所谓嫡长子也。盖庶出之子,虽年长于嫡出,而不得为嗣子。”3.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参阅《清会典事例·户口·旗人抚养嗣子》。
[ sì zōng ]三国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 wáng sì ]王位继承者。《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携王 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我,王嗣也,吾欲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