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ì ěr ]1.古谓大地的耳朵。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 dì fāng ]1.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这项工程有中央投资,也有~投资。2.军队指军队以外的部门、团体等:培养军队和~两用人才。3.本地;当地:他在农村的时候,常给~上的群众治病。[ dì fang ]1.(~儿)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你是什么~的人?。你听,飞机在什么~飞?。会场里人都坐满了,没有~了。我这个~有点疼。2.部分:这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
[ dì fāng bìng ]经常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疾病,例如我国东北的克山病。
[ dì fāng bù duì ]也称“地方军”。在一定的地区性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编有地方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方部队隶属于省军区。平时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警卫、守备和维持地方治安任务,开展训练民兵和群众工作;战时主要配合野战军作战,并且率领民兵就地坚持斗争,随时准备改编为野战军。
[ dì fāng fēn quán ]“中央集权”的对称。单一制国家的一种类型。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法律,地方居民自主地组织地方公共机关,自主地处理本地区事务。以英国为典型。
[ dì fāng guān ]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dì fāng mín zú zhǔ yì ]多民族国 家内少数民族剥削阶级的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一般表现为保守、排外,从狭隘的本民族利益出发,否定国家整体利益,反对民族团结。
[ dì fāng sè cǎi ]某个地方所特有的情调风格。
[ dì fāng shí ]因地球由西向东 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便有差异。把太阳正对某地子午线的时间定为该地的中午12时,这样定出 来的时间叫做地方时。
[ dì fāng shuì ]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地方税务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如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农牧业税等。简称地税。
[ dì fāng xì ]流行于某一地区,用当地方言演唱,音乐唱腔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统称。如河北梆子、沪剧、川剧等。
[ dì fāng xìng fǎ guī ]由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 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通常用条例、规则、实施细 则等称谓。其法律地位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
[ dì fāng xìng zhí wù ]又称风土性植物。指多分布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地方的植物。
[ dì fāng zhì ]简称方志。记载 一个地方(省、府、州、县)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
[ dì fēn ]1.军队的驻地。2.分封之地;领地。3.地区,地段。4.犹地位。5.犹地步。
[ dì fū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分枝很多,叶子线状披针形,穗状花序,开红褐色小花。果实扁球形,可入药,叫地肤子。嫩茎叶可以吃,老株可用来做扫帚。通称扫帚菜。
[ dì fū zǐ ]中药名。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 dì fú ]1.大地的符瑞。《宋书·符瑞志中》:“赤龙、《河图》者,地之符也。”《易·繫辞上》“河 出图,洛 出书”孔颖达 疏引《春秋纬》云:“河 以通乾出天苞,洛 以流坤吐地符。”《新唐书·陈子昂传》:“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养其羣生,顺天德,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地符升,风雨时,草木遂。”2.宋 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宋史·食货志上二》:“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壚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