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n zì kēng ]军事上用于御敌的品字形土坑。
[ shā kēng ]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使用的方形或长方形的坑,里面铺着细沙。
[ shuǐ kēng ]1.积水的洼地。2.在循环或排水系统(如内燃机的滑油循环系统)中最低处的集液槽。
[ méi huā kēng ]状如梅花瓣的陷窝。
[ qiān rén kēng ]指旧时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
[ nuǎn kēng ]屋内地下为烧火取暖所修的坑道。
[ sǎn bīng kēng ]军事用语。又名单人掩体。单兵射击和掩蔽用的不加掩盖的工事。
[ shèn kēng ]通常挖在庭院地面下,用来渗漏污水或积水。
[ wàn rén kēng ]谓丛葬尸骸之处。宋 王巩《甲申杂记》:“熙寧 八年,饿莩无数,作万人坑。”《人民日报》1968.4.28:“这四华里长的‘万人坑’,盛不下帝国主义、资本家、封建把头的罪和恶,装不下我们工人阶级的仇和恨。”
[ xīn kēng ]指古人用来殉葬,经后人发掘而出土年代不久的金玉等物。鲁迅《彷徨·离婚》:“七大人 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 汉。’”
[ tóng kēng ]亦作“铜阬”。开采铜矿的坑穴。《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行逢 少时尝坐事黥,隶 辰州 铜阬。”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绿青》:“石緑,阴石也,生铜坑中,乃铜之祖气也。”
[ wāng kēng ]水坑,池沼。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汪坑》:“汪坑,冬、春皆有水,可种莲,藕、花、实、根、叶无一不得厚值……其餘汪坑甚多,弃而不种,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