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ng zhá ]旧时发给有劳绩官员的一种奖状,形如札子。内叙明受奖人的工作成绩,并可奖以虚衔或实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少爷本只有一个监生,想弄个官出来当差,便到 臺湾 投效,得了两个奬札。”
[ jiǎng zhāng ]发给受奖人佩带的徽章。
[ jiǎng zhī ]赏识知遇。宋 范仲淹《代胡侍郎乞朝见表》:“窃念臣不逮人,遭逢有素,束带从事四十餘年,荷三朝之奬知,歷二省之清要。”
[ jiǎng zhù ]1.奖许助成。《后汉书·桥玄传》:“操 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奬助。”2.犹赞助。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此一部尊崇 孔子 之人,尽可听其自由以事传播。国家并无法律以禁止之,社会并可另设方法以奖助之,何必定欲以宪法之权威,为 孔子 壮其声势。”
[ píng jiǎng ]1.评议赞美。《明史·选举志二》:“嘉靖 八年己丑,帝亲閲廷试卷,手批一甲 罗洪先、杨名、欧阳德,二甲 唐顺之、陈束、任瀚 六人对策,各加评奬。”2.通过评比,对成绩优良的给予奖励。葛洛《在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发奖会上的讲话》:“周扬 同志去年在三项文学创作评选发奖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艺术科学的标准来评奖作品。”
[ quàn jiǎng ]劝勉鼓励。《北齐书·崔暹传》:“ 暹 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 澄 劝奬之力。’”《南史·循吏传·郭祖深》:“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奬,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飢色。”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甚非所以劝奬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