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íng tiē ](心境)宁静;安稳:夜间总咳嗽,睡不~。
[ pǔ tiē ]旧俗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上面写有姓名、籍贯、年岁、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职等。冯理达《我的父亲冯玉祥将军》九:“不久,蒋介石 便送给父亲一个谱帖,愿与父亲结为盟兄弟。”
[ mò tiē ]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 qiāng tiē ]旧时我国 东北 地区对帝 俄 纸币的俗称。主要指流通于中东铁路沿线的华俄道胜银行、帝 俄 国家银行和中东铁道局所发行的金卢布、银卢布纸币。
[ shēng chén jí tiē ]即庚帖。《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顔俊 道:‘多帶些人從去,肯便肯,不肯時打進去,搶將回來。便告到官司,有生辰吉帖爲證。’”参见“庚帖”。
[ shū tiē ]1.书写简帖。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2.指书札、柬帖。唐 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曾益 等注:“唐 李绰《尚书故实》:‘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元丰 中,王荆公 居 半山,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梁斌《播火记》四:“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子 江涛 入狱的事,贵他娘 又动了一会子悲伤,才离开 柏树坟,走到 春兰 家里,和 春兰 定规好,请人写了书帖送过去。”3.字帖;墨迹。宋 梅尧臣《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诗:“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书帖未足观。”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士大夫家,亦有爱其书帖者,皆藏去,以为清玩。”
[ ní jīn tiě zǐ ]用泥金涂饰的笺帖。
[ qī guān tiē ]法帖名。 元 翰林学士 程鉅夫 致仕南归,翰林侍讲学士 袁桷 撰《七观》以送之,书画家 赵孟頫 为之书写。后世作为学习写字的样本,称为“七观帖”。 元 赵孟頫 《<七观>跋》:“《七观》者,翰林待制 袁公 桷 之所作也。何为而作也?翰林承旨 程公 请老而归, 袁公 作此以送之也……僕虽衰老目昏,不觉援笔为书一通。若 袁公 不以笔札之陋,刻诸坚石,庶几词翰相须之义,传之天下,后世以为美谈云尔。”参阅《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九。
[ qì tiē ]犹借据。清 焦循《忆书》六:“诸侄饔飱或不继,卞孺人 即以田所出米,时假与之,而必取契帖,曰:‘使知为借,庶不浪用。’。
[ qián tiē ]钱票。一种民间发行的代用货币。
[ rǔ tiē ]法帖名。宋 大观 中,汝州 守 王寀 采择 潭、绛、泉 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 汝州 望嵩楼 中。明 末兵乱,楼焚碑残。清 顺治 七年(1650年)巡道 范承祖 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州守 白明义 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 洛阳 贴得 汝 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 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 晋 九人书以及 王羲之 十帖、南唐 十臣、唐 三朝帝后四书和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 俶 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字数虽不甚多,但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向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现存 河南省 临汝县 文化馆。
[ shè tiē ]1.亦作“射贴”。用箭射靶。2.指箭靶。
[ shú tiē ]唐 代用试诗来弥补试帖落选的一种考试方法。
[ shuāng hóng bài tiē ]用双折大红纸写或印的大型名帖。旧时拜会或联系事情时用。《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夏公 又留下了一个双红拜帖儿,説道:‘多顶上老公公,拜迟恕罪!’”亦省称“双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还有给上司的禀帖呢,夹单咧,双红咧,只怕不容易罢。”
[ shuāng hóng míng tiě ]即双红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