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役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liù sè yì qián ]见“六色钱”。
[ pí yì ]疲于所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后汉书·吴汉传》:“汉 等贪并力攻 嚣,遂不能遣,粮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十六》:“虱此三年,苶然疲役,所得不偿所失。”
[ qín yì ]指行役。谓因公务跋涉在外。南朝 宋 颜延之《秋胡》诗:“勤役从归愿,反路遵山河。”南朝 宋 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 shǐ yì ]使用(牲畜等)。
[ shū yì ]犹书办。
[ shū yì ]因犯罪罚作劳役。
[ sī yì ]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后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廝役扈养死者数百人。”何休 注:“艾草为防者曰廝;汲水浆者曰役。”《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宾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宪问篇一》:“唯皆不然,遇昬乱则为持禄之 魏徵,遇安寧则为附势之 刘琨,斯则虽具官修职,而与廝役同矣。”
[ lǔ yì ]1.奴隶;奴仆。2.谓奴役。
[ qiān yì ]1.谓被拉去从事劳役。2.为俗务所拖累。3.谓心情被牵动而不能自主。
[ qū yì ]1.驱役:亦作“駈役”。1.驱使;役使。汉 王充《论衡·对作》:“《六略》之书,万三千篇,增善消恶,割截横拓,驱役游慢,期便道善,归正道焉。”宋 苏洵《田制》:“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僕,安坐四顾,指麾於其间。”梁启超《广诗中八贤歌》:“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 欧 学皮与毛。”2.为内廷服役供驱使的人。《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帝多内幸,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从使,復兼倍於此。”《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八年》引此文作“驱役”。胡三省 注:“驱役者,嬖倖挟势,驱掠良人,以供掖庭私役者也。”3.为官事奔走辛劳。晋 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一:“驱役宰两邑,政绩竟无施。”4.敺役:役使。引申为运用。明 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利与害相值,必较多寡以为重轻,若敺役土石,当水之怒,费多而利寡,此古人所深戒。”
[ qù yì ]奔走服侍。
[ rǒng yì ]1.亦作“冗役”。指繁杂的事务。2.繁杂的徭役。
[ sān dà zhàn yì ]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沈、淮海、平津 战役。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shěng yì báo fù ]减轻徭役和赋税。谓施行仁政。三国 魏 曹植《汉景帝赞》:“省役薄賦,百姓殷昌。”
[ shī yì ]谓军队从事大规模劳作。《周礼·地官·司市》:“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孙诒让 正义:“师役,谓军旅起徒役也。”《管子·幼官》:“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
[ shì yì ]1.劳役。2.政务;公务。3.指战事。
[ shì yì ]仆人。
[ pú yì ]仆人。
[ líng wǔ zhī yì ]东汉 段熲 曾大破 东羌 于 灵武谷。见《后汉书·段熲传》。后以“灵武之役”借指战胜异族的关键战役。
[ mù yì fǎ ]即免役法。